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ID:2642577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_第1页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_第2页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_第3页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_第4页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针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提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推进体制的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扩大竞技体育项目的普及化程度和健全运动员的保障制度。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对策研究    1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1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  当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资源的开发问题,包括运动人才的开发,后备人才培养是制

2、约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一直采取的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初级、中级、高级训练形式),过分地依赖国家投资,并且国家采用行政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全面管理,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运动员的选择、培养等全部由国家负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也相应的采取了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培养体制采用的主要是“四级训练”体制,即国家队、其次省、市、自治区专业队;再次为

3、各类体育运动学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专;最低端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普通业余体校等。  在这个目标培养体制中,最低端和第二层主要是以各类学校的培养为主,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为学校争取荣誉的高水平运动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流向高校,一部分输送的省、市体工队以及高家队。  1.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这种三级训练网是一种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他的最底层是普通业余体校,体育传统学校等业余训练;中间层次是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专、专项业余体校和竞技体校;最高层次是省、市、自治区专业队和国家队。在

4、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模式过分依赖国家投资,并且国家采用行政手段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全面管理,从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到运动员的选择、培养等全部由国家负责。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也开始发生变华。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绝大部分还依赖于国家,是一种转轨时期的特殊模式,而且这种模式还将存在一个时期。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仍处于国家独自办体育的模式,没有真正建立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1.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  1.3.1后备人才减少,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上世

5、纪90年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相对稳定,但也表现出二线人员逐渐增多,一线人员逐渐减少。然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996年有308282人,到2000年只有150508人减少了157774人。从1996年到2000年4年之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减少了大约51%;2000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刊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四川、辽宁(20000人以上/省);其次是河南、河北、江苏、云南(15000人以是/省);湖南、浙江、黑龙江、广西、福建、陕西、安徽、上海(10000人以上/省、市)。目前,我国一线和三线的人数太少,二线人数又相对较多。从总

6、体上讲现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分布不均,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才结构不合理,使整个后备人才成橄榄型,配置处于失衡状态,这些对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3.2培养效益差,后备人才输送率低  目前,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要由国家和家庭投资。以国家投资为例,专业体校投资512747万元,在校学生人数38571人,输送一线人数1193人,收益率为3.09%;业余体校投资617092万元,在校学生人数305937人,输送一线人数3307人,收益率为5.05%。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通常在10%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益还处于相

7、对较低的水平。2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策    2.1推进体制改革,多模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在培养体制的完善中,应该推进体制的创新,把过去的单轨制改为多规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调动全社会都来发展竞技体育,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改变过去业余体校的单一培养模式,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运行机制,实行良好的人才开放、人才交流政策,各级部门要有整体的观念,不要因为局部地区利益而贻误人才,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的训练大环境。  2.2建立科学化的训练模式  由于教练员多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