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07900
大小:846.85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26
《共读小学语文新章节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共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新街乡联合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语文继续教育带来的思考打造研究性教育团队的要求教育教学中教师理念和教学目标具备理论支撑的要求语文教育既是母语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他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素养: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修养高雅的言谈举止中国历次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1、解放初期重政治性2、文革结束以后:双基教育,能力教育重工具性,轻人文,轻情感3、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实施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出现的问题: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1、字词教学空泛化:过多注重人文性,忽视工具性。2、朗读教学表演化。3、小组合作形式化。后果:一是架空语文课程与教学,使语文课程与教学浮在半空,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一篇文章任你怎么教都行。二是迫使语文教学走向泛化,语文教学失去自己独特的学科内涵,成为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实体的百科全书式的“综合性”科目;小学的综合学习《走进京剧》是艺术课还是语文课?三是在实际的语文课程中“垃圾知识”泛滥,该教的没有教(因为根本就没有),不该教的教得太多(因为只有这
3、些东西可教,篇篇就是五十年代那一套模式:(1)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2)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难等。(3)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点难点分析等。(4)总结主题思想。(5)研究写作特点。)。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因没有与之对应的内容支撑而不能落实,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也因为失去所依而走向形式化、表面化。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2.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
4、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4、实施建议部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第一阶段(一二年级)第二阶段(三四年级)第三阶段(五六年级)识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
5、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课程标准第一阶段(一二年级)第二阶段(三四年级)第三阶段(五六年级)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
6、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7、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