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

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

ID:26402769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_第1页
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_第2页
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_第3页
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_第4页
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宪法演进模式论纲论文.freelan大法官在BakerV.Car案中,列出了6种不属于法院管辖的政治问题。①宪法文本明确规定由政府部门管辖的问题;②缺乏司法性发现标准、操作性标准去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③政策判断确定之前,无法作出司法裁判的问题,而该政策判断虽然不具有司法性质;④脱离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法院无从独立处理的问题;⑤需要无异议地遵循既定政治决策的问题;⑥导致不同部门就同一事项作出多次裁决的问题。(参见方流芳:《罗伊判例:关于司法和政治分界的争辩——堕胎和美国宪法等14条修正案的司法解释》。)因此如遇上述问题,则只能通过修改模式来推动宪

2、法的演进。为什么法院不能管辖政治性问题?这是因为民选政府具有两个程序价值:一是推动公众参与权,二是巩固代议制。所以法院要介入政治生活,显然是违背了现代民主的基本价值。尽管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最高法院一面打开了司法入侵政治的门户,一面重申政治问题不属于法院管辖,法院只能行使解释宪法的权力。从1905—1930年最高法院一方面宣布200多个规范经济的法律违宪,一面却说自己只是遵循前例,并非反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所以解释模式只是在技术层面上运用解释技术来对宪法进行解读。虽然有时法官通常以文意解释背离立法意图为由,而求助于法意解释,在解释中加入了自己的

3、主观价值,但它仍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去挖掘所谓的立法者旨意。比如最高法院在格里斯沃德案中,提出了“隐私权”,但它只能说隐私权包含在宪法默示规定中,而不能说它创制了隐私权。所以解释模式是技术性的,正是解释模式的技术性,就决定了其不能离开“母体——宪法条文”太远,再扩张的解释也不能将“是”解释为“否”,所以宪法要完成转折性变化,还得依赖修改模式。修改模式就是对先前不合时宜的条文进行否定。宪法从实质上讲,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协调与平衡,要想改变这一平衡就必须得到公众的同意,因此其程序只能是体现民主的政治参与程序,所以修改模式是政治性的,须以民意为基

4、础,回应公众意志。4.修改模式的主导性与解释模式的从属性修改模式具有政治性,其修改程序反映了公众意志性,因此其在宪法演进中起主导性作用。而解释模式的技术性就决定了其在宪法演进中处于从属的地位。解释模式的从属性还指解释相对文本来说只起补充的作用,虽然其可以不拘于字义解释,但不能逸出其文本的核心内容。例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司考持案中,就只能坚守宪法的原有意义,就黑人是否是宪法所保护的公民问题作了否定的回答。Taney大法官写道:“在宪法创制者的意图中,黑人并不是宪法保护的”主权人民“或”公民“,相反黑人在当时被认为是劣等民族,他们不能主张宪法规定

5、由公民享有的特权和豁免,至于法律政策或隐含政策是否公正,这不是法院可以裁定的问题——而是应由政治权力、立法机构、缔造国家和创制宪法的人决定的问题……法律只是按照他们的意图和意愿解释他们下达的命令。”这一判决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于是在1868年宪法第14修正案完成了司考持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四、我国宪法的演进模式及其评价我国宪法的演进模式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其一,缺却宪法演进的解释模式。我国宪法至今仍无专门司宪机关的规定,最高司法机关也没有解释宪法的权力。另外宪法也缺乏弹性条款,所以解释模式在我国的运用,缺乏适当的土壤,因此宪法与现实的缺口

6、不能经常地逐个地得到填补,宪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社会普遍存在所谓的“良性违宪”现象,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宪法的修改次数就相当频繁。其二,修改模式程式化不够。对于宪法的修改问题,宪法只对提出和通过程序作了特别规定,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可以提议宪法修改,由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但对宪法修改的审议程序却没有作出规定,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也没有对比作出规定。88年、93年、99年三次修宪,大会主席团没有设立宪法工作小组,因此各代表团提出的审议意见由有关工作机构整理后,没有一个法定的有权机构进

7、行研究(法律案由法律委员会根据代表的审议意见进行统一审议),所以各代表团提出的意见不论是否有益可取,都无法采纳。显然这不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另外宪法乃一国根本大法,其涉及公民的基本福祉,故其应有公众参与与制度的规定。从立法史的角度看,我国建国后的54年宪法、82年宪法制定中公众与参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①座谈会;②书面征求意见;③调查研究;④列席和旁听;⑤公民讨论;⑥专家咨询与论证;⑦社会舆论载体讨论;⑧信访。但在近三次修宪中在公众参与与上却有所不够,群众参与程序不高。五、完善我国宪法演进模式的几点建议1.建立宪法演进的解释模式建立该模

8、式一则可以使宪法的变化与社会的变化同步,避免“良性违宪”等有损于宪法权威的现象。二则可以使宪法的安定性与妥当性得到协调,避免频繁修宪给人们造成“国宪法不太刚性的误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