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0218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各国去产能经验对比与分析(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各国去产能经验对比与分析(下)一、日本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启示中国7/vie 产能过剩是世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矛盾之一,在当前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缓慢复苏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从工业化水平、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来看,中国目前非常类似于70年代中期的日本。战后日本经济主要经历了战后恢复、高速增长、稳定增长、泡沫经济及萧条时期四个阶段,产业结构依次经历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三次明显转换。 基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经验,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1)淘汰落后产能;(2)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民间
2、消费;(3)扩大对外投资推动产业向海外转移。接下来我们就这三个方面进一步、详细地探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法。 (一)通过强化产业政策和制定相关法律,淘汰落后产能 日本从政策和法律法规两个方面对落后产能治理问题进行了硬性限制。具体内容有:实行政府补偿;鼓励使用节能设备,由政策性银行给予低息贷款等等。为此,日本先后制定了《特定萧条产业离职者临时措施法》和《特定萧条地区中小企业对策临时措施法》。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淘汰落后产能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总的来说,现行措施很大程度上只强调了惩罚与限制,而少有正面鼓励,尤其在解决落后产能问题后缺乏对相关人员安置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通过扩大内
3、需特别是启动民间消费,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日本在1946至1955年通过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和战后恢复需求实现了经济的复兴,一系列措施的采取顺利实现了经济的振兴起步。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推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始了向内需主导特别是民间消费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转型历程。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经济增长方面,1961-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0%,大大超过7.8%的计划目标。 同日本相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广大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如果潜在需求大量释放,则产能过剩问题会发生很大变化。 (三)通过扩
4、大对外投资推动产业向海外转移,消化过剩产能 日本企业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国际化的步伐,分析其发展过程及具体做法将有益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相对平稳。日益成熟强大的经济使本国消费市场显得相对狭小。因此,日本大规模进行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市场。同时,由对外投资带动的产业转移也加快了日本��内过剩产能的消化进程。 从日本的经验看,应对产能过剩仅仅依靠扩张国内市场是远远达不到的,因此必须发展对外投资,在某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目前,我国企业要“走出去”具备很多优势,比如政策支持优势、技术经验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国际经济技
5、术合作优势以及海外华人网络优势等。“走出去”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转移长线生产能力和弥补国内能源资源不足的劣势并且能够消化过剩产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二、美国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启示 二战以后,美国治理产能过剩主要通过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遭受战争重创,倚重欧洲市场的美国出口急剧下降,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1947年,美国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方案,即“马歇尔计划”。计划实施后,巩固和扩大了美国在欧洲的政治影响,更刺激了美国的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及时消化了美国的过剩产能,为保持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美欧经济和战略合作
6、打下根基。 在美国国内则通过企业破产、重组来消化过剩产能或淘汰落后产能,但也不排斥采取管制、税收等政府干手段。美国具有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技术创新在推动美国产业转型升级、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实施减税政策,包括降低税率和缩小税基(如提高起征点、增加免税额等)。在扩大短期需求的同时,美国财政政策还着眼于调整长期供给结构。 美国产能过剩治理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国外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来看,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市场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调节投资,政府职能起到引导作用。 (二)引导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
7、鼓励兼并重组 淘汰和整合产能是我国目前运用较多的政策,淘汰和整合落后产能政策调节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效果较快。要建立严格的、不可逾越的、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推进生产单位环保成本内部化,防范高消耗、高污染产业的过度配置投资。 (三)积极推进自贸区和投资谈判,加快走出去步伐 转移产能是指将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通过出口或扩大对外投资,将产能转移到国外。自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投资逐年扩大。 (四)内部消化产能,扩大内需 扩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