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ID:2639427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_第1页
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_第2页
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_第3页
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_第4页
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中医辨病论治解析目前中医科研模式【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人赖以自豪的中医理论体系,目前的中国现实状态辨病论治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现实中的临床实际对辨证论治也充满了质疑。辨病论治是中医固有的理论体系,临床现实是辨病论治无处不在。只有在辨病论治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医药现行的科研模式造病模型才是可行的、科学的。【关键词】辨证论治;辨病施治;中医科研模式  本文从中医的辨病论治,解析了目前的中医科研模式,现将有关理论阐述如下。  1辨证论治的局限性    辨证论治是中医人赖以自豪的中医理论体系,它好象军事家应熟习《孙子兵法》一

2、样,历代中医家对其推崇备至,并且始终继承了这一辨证法,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因有了这一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决定了中医治疗无定方,必须随证加减施治、个体治疗,然而目前的中国现实状态是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难以达到高水平的个体化中医治疗,也给中医药广泛应用设置了理论障碍。同时,现实中的临床实际对辨证论治也充满了质疑。    有是病,用是方,这里所说的病,多半不再是中医的病,而是现代医学的病。如一些恶性肿瘤的早期、乙肝病毒的携带者、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早期、中风临床上也是十分常见的,其证候先兆、镜下血尿和蛋白

3、尿以及无症保健等。只是依赖中医的辨证论治,就会陷入无症和无证可辨的尴尬境地,另外有些病例经西医检查,并未真正治愈,有的甚至贻误了治疗时机,在这些情况下,明确了西医疾病诊断,就不存在考虑证型的问题,根据临床经验或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选药组方治疗后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正如姜春华老先生所说:“辨证论治”有时有效,对于行之有效的,我们要追求它的道理,对疗效一般的也要探讨,至于无效的,我们也要搞清楚为什么无效,要敢于创新,敢于问为什么,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1〕。  2辨病论治也是中医固有的理论体系  

4、  辨病论治千年来是中医界顶礼膜拜的学术思想,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具有牢不可破的统治地位。然起源早且被中医同仁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的辨病论治似乎已被中医界同仁遗忘。但临床现实却是辨病论治无处不在。故对其理论渊源,科学运用,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需要加以详细阐述。只有突破单纯依赖辨证论治的束缚,才能更好地拓宽中医临床治疗范围,以适应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新发病种。  的确无论今人怎样强调辨证论治在中医诊疗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辨病论治,就不会有中国传统医学。在中医

5、学建构的初期,凡是临床上见到的异常征象,皆以病相称。当初现实意义上的证所占比例甚小,尚未从病中分化出来,在治疗方面历史上多半从病论治,历代本草学是我们准确测度祖国医学的晴雨表,根据历代本草学中对药物功能主治的阐述情况,即可了解中医诊疗体系嬗变的基本规律。例如《神农本草经》中对药物的阐述主要侧重主治。如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犬风癞疾、主痔、补虚、小儿百病”。而所谓“补虚”乃虚损或虚劳之属,其所主治皆为病名。又如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风湿痹痛、死肌”所治对象亦为病名〔2〕。再有看古医书中一病有几证,每一证有几方,一方中有

6、那几种药,几张方子中共同具有的有哪些,那些是每方中必用的,以多用常用为有效,如果一方中有一药,这药也是重要的。因为前人集验,不验不灵,单独一味,无所假借,必有特效才加收录,民间单方,草药也是收录特效方的重要途径。上述罗列,实际上也就是中医临床辨病的具体体现。  3对中医药科研模式质疑的解析    众所周知的中医人探索在动物身上建立中医分型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然凭心而论并不成功,故许多人就连中医界同仁对中医现行的科研模式造病模型也产生了质疑,但笔者认为辨病论治是可以解析这一形式的可行性、科学性的理论基础。中医的一个病多半涉及多种现代医

7、学疾病,故而中医病的分型通常较多,临床把握难度较大,必须在较长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应用,由于不依赖现代医学的客观检测指标,误诊和误治的情况有可能发生,疗效的制定有时不够确切,与此同时随着从医者知识层次的改变,临床上纯粹的中医病越来越少,尤其目前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医疗法规的逐步完善,加之新的病种不断出现,中医的病也可以延伸为西医的病,不妨奉行一种拿来主义。这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这也强调我们必须重新明确固有的中医病名的外延,以便符合西医的病。唐代有卓识的医家孙思邈说:“病有外异而内同,亦有内异而外同”

8、,我们的祖先没有办法去辨识“内异”,但现今对疾病微观认识越来越明确,这也揭示治法方药上也必须以其病机实质为依据,拟法制方。只有这样研制出的新药,才具有普遍性,如冠心病,目前明确心阳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那么温阳益心、活血化瘀拟方制药必将具备广泛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