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创新 激活思维的火花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激活思维的火花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一个展现学生理想和抱负、勇气和毅力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能的过程。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内涵;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其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是一个展现学生理想和抱负、勇气和毅力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能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我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
2、,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
3、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什么“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
4、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的回答对而又不完全对。“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
5、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
6、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
7、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高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阵地。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思维要素,关注和抓住学生创新性的苗头积极组织语文学科创新性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得丰硕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