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传统戏曲艺术自觉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戏曲艺术自觉简述----戏曲论文-->引言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世界戏剧艺术的重要分支。通观世界戏剧艺术,我们知道,从世界范围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尚未彻底影响艺术存在形态之前,戏剧是诸种艺术门类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世界戏剧艺术的重要分支,作为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从戏曲艺术形态的萌芽到戏曲艺术形态的成熟再到戏曲艺术的自觉,中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发展道路。如果将我国早期的原始歌舞或先秦史籍所载“优孟衣冠”的故事等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最初萌芽,那么,汉魏百戏、唐代歌舞戏及傀儡
2、戏等仅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雏形。在我国,直到宋元杂剧大规模地蓬勃兴盛,戏曲艺术才真正发展成为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已经成熟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尽管如此,对于与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相比较尚显年轻的戏曲艺术而言,虽然在元、明时期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等伟大的戏剧家,诞生了《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堪称经典的伟大剧作,但是,直到清初,戏曲艺术在中国还尚未达到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戏曲理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戏曲艺术实践的发展步伐。对于一种己经成熟的艺术样式而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在其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缺乏一种立足戏曲艺术本体对其特征进行
3、全面总结、系统阐释的理论。.........在人类戏剧艺术发展史上,产生最早的戏剧是古希腊戏剧。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戏剧便开始形成,而且,它“刚刚破土而出就遇到了十分适合于成长茂盛的客观条件”,诸如政府出资建造的剧场、政府出面组织的观众等等。李渔(1611一1680年),字笠鸿,后字笠翁,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兰溪(今属浙江)人,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思想集中于其专著《闲情偶寄》(见于该书的词曲部及演习部;另外,书中声容部等部分也涉及了戏曲艺术理论的一些内容)中。此外,在他的文章《曲部誓词》、《窥词管见》及一些书信、随笔等作品中,也时时流露其戏
4、曲理论的相关理念。作为由明入清的戏曲理论家兼剧作家,李渔的戏曲理论不仅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特别强调了戏曲的独立价值。他以大量的戏曲舞台表演实践为依托,将戏曲艺术与传统的诗、文、词、曲等艺术形式区别开来,进而把口头之曲的戏曲、案头之文的戏曲还原到舞台上,使之成为真正的场上之戏的戏曲,从而明确了戏曲艺术的自身定位。在我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李渔第一次站在了戏曲艺术本体的角度关注戏曲艺术实践,其戏曲理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最早自觉。.........一、李渔之前的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回顾(一)戏曲理论的萌芽中国戏曲理论曾有很长时间无法与世界戏剧理论发展相比。拿欧洲的
5、戏剧理论来说,当古希腊著名的戏剧创们辞世不久,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著作《诗学》便横空出世了。通观我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历史,李渔戏曲理论产生之前,我国的戏曲理论已经走过了最初的萌芽和形成时期而进入了全面发展、臻于鼎盛的阶段。由中国戏曲研究院1959年结集出版的《中国古典戏曲理论集成》(十卷本)一书,把唐代中晚期崔令钦的《教坊记》和段安节的《乐府杂谈》列在开卷之首。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戏曲在唐代尚未形成,所以,在这两部书中,与戏曲艺术有所关联的不过是一些“关于踏摇娘、钵头、苏郎中以及百戏的知识”。到了宋代,融合了歌、舞、诗及其他各种艺术成分的戏曲艺术正式形成。
6、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戏曲向前发展的势头很快引起了时人的关注。许多知名文人(如苏轼、欧阳修等)都纷纷在自己的文章中记录当时的一些戏曲艺术活动,而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等著作更特别关注当时的戏曲活动,分别记载了当时戏曲演出的一些情况及戏曲演员的一些事迹。不过,这些记录作为叙事的附属物还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简单的知识介绍与片断的活动记录等归入戏曲理论范畴的话,那么,唐宋时期只不过是我国戏曲理论的萌芽期。........(二)戏曲理论的形成这部在世界戏剧艺术的历史上具有开拓之功的戏剧理论著作,以其理论的相对系统性、内涵的相对深刻性及论述
7、的相对完整性展示着古希腊戏剧迈向自觉历程的步伐,并对后世西方戏剧理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形成期始于元代。孕育于先秦时期、形成于十二世纪的中国戏曲艺术到了十三世纪的元代己经发展成熟。从艺术存在形态看,元杂剧“以海纳百川的气派容纳了各种戏乐之长而成为雄视今古的艺术奇观”,它“并曲与白而歌舞登场”(王骥德《曲律》),特别注重戏曲艺术的舞台实践性,是真正的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从戏曲创作看,被阻断了仕进之路的文人开始积极参与戏曲创作,致使这个时期戏曲创作极度繁荣,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创作的高峰。很多剧作家甚至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