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ID:2634686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_第1页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_第2页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_第3页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_第4页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康胜利,刘明生,张俊清,赖伟勇,靳德军【摘要】目的:研究见血封喉树叶(AntiaristoxicariaLesc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法、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见血封喉树叶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壬二酸(1)、丁二酸(2)、香草酸(3)。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的已知化合物。【关键词】见血封喉树叶;壬二酸;丁二酸;香草酸;化学成分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antiaristo

2、xicarialeschleaves.Methods:Chromatographicmethodsicalconstituents.Structuralfeaturesofthepurifiedpoundsicalpropertiesandspectroscopycharacteristics.Results:Thereantiaristoxicarialeschleavesincludingazelaicacid(1),succinicacid(2),andvanillicacid(3),respectively.Conclusion:pounds1~3theplantfort

3、hefirsttime.  [KEYoraceae)见血封喉属(AntiarisLesch.)植物。见血封喉属共有4种3个变种,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我国仅见血封喉1种,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多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雨林中[1]。见血封喉树在琼北地区作为一种风水树散布在众多村落中,多为百年古树。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树汁的毒性及其化学成分,其毒性可能与树汁中含有的强心苷类成分有关。有文献报道[2],从见血封喉树中已分离得到37个化合物,包括26个强心苷类成分、10个黄酮类成分和1个其他类型成分,由于见血封喉树在琼北主要分布在村落庭院中,考虑到人畜安全及天然资源

4、利用,我们对见血封喉树叶的毒性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树叶不具口服毒性,并从中分离和鉴定了4种化学成分[3,4]。在对树叶化学成分的继续研究中,通过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又获得3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上对溴甲酚绿试剂呈阳性反应,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试剂  XT5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北京科仪光电仪器厂),JASCOFTIR4100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谱用BRUKERAV300MHz型核磁共振仪测定。EYELA低压色谱泵(日本),薄层色谱及柱色谱用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LH20(PharmaciaB

5、iotech),聚酰胺颗粒(80100目,浙江,台州四甲生化塑料厂),甲醇、氯仿、正丁醇、石油醚等均为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材料来源  见血封喉树叶于2007年6月采自海口市云龙镇美坦村见血封喉古树(海口市政府:国家三级古树,No.1274,1275)。  1.3方法  1.3.1提取见血封喉树叶3kg,分3次用80%乙醇回流提取,每次回流2h。所得醇提取液经适当浓缩后,用石油醚萃取2次,除去叶绿素。继续减压浓缩至小体积。所得浓缩液经离心处理后分别用氯仿,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后得氯仿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  1.3.2分离正丁醇萃取物蒸去溶剂后,用聚酰胺(58g

6、)吸附样品(约16g),真空干燥后置于布氏漏斗内,压实,用乙酸乙酯洗涤,收集洗涤液。回收乙酸乙酯得洗脱物(4g),硅胶柱色谱,乙酸乙酯:甲醇梯度洗脱。经反复硅胶色谱或重结晶操作得化合物1(11mg)、2(11mg)、3(2mg)。  2结果  2.1结构鉴定  化合物1为无色片状结晶,溴甲酚绿阳性,mp101.0~102.8℃。1HNMR(300MHz,d6DMSO)δ:11.95(2H,brs,COOH),2.17(4H,t,J=7.2Hz,H2,8),1.47(4H,t,J=7.2Hz,H3,7),1.24(6H,brs,H4,5,6);13CNMR(75MHz

7、,d6DMSO)δ:174.5(C1,9),33.7(C2,8),28.5(C4,5,6),24.5(C3,7)。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5]的壬二酸一致,故化合物1鉴定为壬二酸,又名杜鹃花酸。  化合物2为白色柱晶,易溶于甲醇,溴甲酚绿阳性,碘蒸气不显色。1HNMR(300MHz,d6DMSO)δ:12.12(2H,brs,COOH),2.39(4H,m,H2,3);13CNMR(75MHz,d6DMSO)δ:173.6(C1,4),28.9(C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