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20024
大小:463.37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1-26
《高校课程与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高校课程与教学刘志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liuzhiwen@scnu.edu.cn主要内容一个概念二种价值观三种课程类型四类课程编制问题五种课程评价价值六个课程改革方向1.一个概念问题:中小学老师的课上得好,还是大学老师的课上得好?答案1:中小学老师的课上得好,为什么呢?答案2:大学老师的课上得好,原因是什么呢?思考:到底什么是“课程”?1.1课程概念的多种理解课程是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形成、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以课程为主要媒介。课程理论研究的是为
2、学校教育提供哪些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以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因此,首先要对课程概念有个正确的理解。对课程一词的定义多达上百种,比较大的流派:静态的理解:作为学习方案的课程动态的理解:作为学习经验的课程立体的理解:作为多层系统的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方案)——课程的总规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规划教科书、教材(课程资源)——知识材料特点:1、知识中心:知识分门别类形成课程;2、教师中心:讲授教学为主,高效传播不足:第一,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第二,忽略教育过程的动态性,把内容与过
3、程割裂。讨论: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好不好?静态的理解:作为学习方案的课程动态的理解:作为学习经验的课程跑道——课程概念的词源(课程的隐喻)经验——课程的核心(杜威:教育即经验)活动——课程的主要形式(师生交互活动)特点:1、经验中心:学习的所有经验、整体经验;2、学生中心:做中学、小班制、团体作业。不足:第一,知识的系统性不够;第二,缺乏明确的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讨论:中国与西方教育哪个最好?立体的理解:作为多层系统的课程当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
4、、丰富体验。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还是一种意识。美国课程学者古德拉认为有五种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层次运作:第一层是“理念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学者提出的课程理念或改革方案;第二层是“正式课程”:已经核准使用的课程方案;第三层是“知觉课程”:教师对正式课程加以解释后所认定的课程,即教师改造后的课程;第四层是“运作课程”:教师在教学现场执行的课程;第五层是“经验课程”:学生实际学习或获取经验的课程。立体的理解:作为多层系统的课程1.2高校课程的特点高校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性高校课程的内容具有前沿性高校课程更注重科
5、学方法论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任何时期的课程理论总是受到当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潮的影响,宏观的教育理论总会在高校课程领域中得到折射与体现。历史上出现的众多课程流派,包括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永恒主义、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社会改造主义等都对高校课程的设置和改革产生影响。各种不同的课程理论和课程思想之间形成的矛盾、冲突也在高校课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中又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受关注。2.二种课程价值观2.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2.2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2.1.1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由英文g
6、eneraleducation而来,有人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并与liberaleducation相联系,译为"通才教育"、"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在历史上,有的学者把两者相等同,认为generaleducation就是liberaleducation的现代翻版,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而有的学者反对把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相提并论、等量齐观,认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通识教育内涵的三个维度其一,从性质角度加以界定。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其二,从目的
7、角度加以界定。通识教育“目的在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其三,从内容角度加以界定。通识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与任何与职业有关的目的无关"。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通识教育的目的1945年改革,《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通识教育是“将学生教育成民主社会中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那一部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
8、的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能做适切判断的能力以及对价值的认知能力。1978年改革,《核心课程计划》: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包括:清楚而有效的思考并作出书面表达;能对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科学、哲学作出批判性评价;掌握在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数学与试验方法;对其他文明和其他时代的知识有所知晓;对于伦理道德问题有所认识。通识教育课程分类199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