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08859
大小:71.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1、顺序性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2、阶段性、连续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3、不均衡性(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
2、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4、稳定性、可变性教育启示: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5、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3、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2、无意性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学习教育特点: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2、学习内容广泛,
4、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1、注意力: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四年级以后孩子“有意注意”占优势。
5、(启示:允许孩子课堂上“没听进去”)(1)时间: 低年级连续注意稳定性:5-15分钟 中年级连续注意稳定性:10-15分钟 高年级连续注意稳定性:20分钟以上男孩女孩的差异:一直到初中毕业,男孩都比女孩的注意力低气质类型的差异:个人气质类型分很多种,其中多血质的相对注意力集中时间要短(经常需要学一会儿就站起来活动活动);黏液质的注意力长些。(2)注意范围:一开始注意范围狭窄,逐渐扩大(启示:孩子指着读书会读错也是正常的,计算上的错误也是正常的,和注意范围狭窄有关。)(3)注意的灵活性:低年级中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灵活
6、性和转移性差(例: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讲的内容换了,他还沉浸在前一个内容中)(启示:了解孩子的特质,尊重和理解孩子,不一味苛责孩子。)2、记忆力(记忆力水平的发展)无意识记忆——有目的记忆——机械性记忆——意义记忆(理解记忆)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方法记忆(启示:记忆力水平的发展遵循上面的发展规律,请理解孩子)背课文的方法:(1)记忆必须有目标(孩子背课文的时候说背过了其实背的磕磕巴巴,是他不知道需要背成什么样,需家长先帮孩子确立背诵的目标)(2)提高孩子记忆的自信心(3)学会理解,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从学习完那一刻就开始遗忘——需每天及时复习当天的内容
7、。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如:利用短时记忆滚动形成长时记忆、分散复习、150%过度学习法(如果你用了一小时背过,那你就多延长半小时的背诵,那就会记得很牢)一个背课文的方法分享:放学回来先读1-2遍,然后写其它作业,中间再读1-2遍,再做其它事情,吃饭前再读一两遍,饭后可以有段时间集中背上5-10分钟,把它背的差不多,放那里,睡前再读一两遍,第二天早上会发现背的很熟。女孩在阅读、语言、书写方面有优势,男孩在整个小学到中学,这方面比女孩要弱些。3、思维方式6-7岁:具体形象思维;四年级(10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过渡;五六年级: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渡(但仍
8、有形象思维并存)四、青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