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06100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课堂中的教学互动与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中的教学互动与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无视教代写论文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又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重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人性成长的需要,也是达成主体共识的桥梁。课堂中的教学互动是师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互动,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体。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学习自主性
2、 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使之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活动能力。 一、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与学习自主性的重塑 课堂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教与学是课堂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学不合一
3、”的流弊进行了痛陈,指出“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结果“先生收效很少”,“学生苦恼太多”。可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与学变成了两张皮,教师在讲演中包揽了教与学的全过程,有的教师恨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全“倒”给学生。教师的初衷是好的,然而方法却是不当的。灌输式教学不仅苦了教师,而且害了学生。这种教育无视学生主体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学生只是受众,加上一些教师独断专行的品性等等,难怪学生厌学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甚至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
4、性。 自主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1〕。 自社会关系产生以来,尤其是随着交换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显示出人所特有的那种在意识支配下进行活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绝非人与自然之间那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所特有那种内涵丰富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高度概括了人所特有的那种内在的规定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正
5、是通过自己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活动来证实、表现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并最终成为自己的主人。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力量等等,无不表现为社会关系,并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来得以实现。这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和物质世界的重要特质。重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学习自主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生成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使之在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检测、自我磨炼中健康成长。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人性成长的需要,是达成主体共识的桥梁。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论及了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对于人性培养的意义。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6、哈贝玛斯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类的存在并非以一个独立的个人作为基础,而是以“双向理解”的互动作为起点的。这种互动是人们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更强调教学互动在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方面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3〕。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教的法子也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陶行知先生反对那种“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主张“以教学法来代替教授法”,“在做上教,在做上学”〔4〕。教
7、学法与教授法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和自主学习,促进教学相长,实现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 课堂中的教学互动是由师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行为,教与学的界限被淡化了,教师不再固守教的本位,学生也不再是学的奴隶。教与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每个个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独立主体,教与学的过程乃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断展开对话的交往过程。这种过程并非是为教学而教学,而更具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