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302006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6
《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李曙光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李曙光事迹材料李曙光,男,汉族,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他是我国最早开展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地球化学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开创性成果。1987年,他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课,采用精讲加大量英文文献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他对每个研究生的培养都花费极大精力,为每人选择有创新前景的课题,保证足够的研究经费,学生第一次出野外和做实验他都亲自指导,研究生的每篇论文他都认真修改多遍。他关注年轻科研人才的培养及团队建设,先后引进两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和两名“
2、青年千人学者”。他的50篇论文被SCI收录论文他引1317次,3篇论文单篇他引超过130次,成为该领域经典论文。曾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党员等。李曙光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展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地球化学学者,并且在近二十年的研究中,与岩石学家一起推动了全国及世界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热潮。大陆碰撞过程及有关超高压变质岩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大陆动力学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发展和完善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学术思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华南陆块碰撞形成的,研究这两大陆块的碰撞及超高压变质
3、岩的时代与过程不仅为发展和完善板块构造学说,而且对认识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的演化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本项目针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碰撞及大陆深俯冲过程有关的时代、地球化学和构造演化等问题,对东秦岭和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开展了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在超高压变质岩年代学和大陆碰撞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开创性成果,为该领域的进展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突出成果概括为四方面:1.首次发现榴辉岩中多硅白云母存在过剩氩,解决了国际上长期争议的氩年龄与其它方法定年结果矛盾问题;发现了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存在Sr、Nd同位素不平衡及对同位素定年
4、的影响;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榴辉岩金红石的精确U-Pb定年;发现太古代低级变质火山岩全岩Sm-Nd同位素体系在低级变质过程中可以被重置等。这些工作发展了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理论,为准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岩定年和低级变质火山岩Sm-Nd年龄的正确解释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为研究大陆碰撞过程奠定了基础。2.最早用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测定并证明了华北与华南陆块的碰撞发生在三叠纪,结束了该重要地质问题的长期争议;系统测定了东秦岭和大别山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同碰撞花岗岩和洋壳俯冲成因的低温榴辉岩年龄,以及大别山基性麻粒岩的快速冷却时代,从而完整揭示了华北与华南陆块碰撞全过程的时间序列。3.首次测
5、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T-t曲线,揭示了超高压岩石多阶段快速抬升的历史;最早发现大别山不同超高压岩片具有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和变质时代,据此提出了俯冲陆壳内部多层挤离与脱耦和超高压变质岩的多岩岩板、多阶段差异折返模型。这是对国际上流行的深俯冲陆壳单岩板整体折返模型的重要修正,改进了人们对大陆板块运动的认识。4.利用Pb同位素示踪发现华南俯冲陆壳可再循环进入地幔,证明了大陆深俯冲是陆壳物质再循环的重要途径。这些成果被SCI论文他引1420次,其中三篇论文单篇他引超过130次,成为该研究领域经典论文。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公布的SCI引用排名榜中,李
6、曙光进入世界地球科学前1000名。为此,李曙光200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8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名),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名)。李曙光在科学事业上能取得这些业绩不是偶然的,是与他坚持“红专并进”,做人做学问并重,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闹专业思想问题历来是大学地质系的普遍问题。“地球化学”也并不是李曙光考大学的理想志愿,中学阶段的航模活动培养了他立志航空事业的梦想。60年入校报到时,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地球化学专业,李曙光当晚就失眠了,本想“上天”,现在反倒“入地”了。但仅一个晚上他就想通了,“大道理管小道理”,“个人志愿要服从社会的需
7、要,何况自己又是共产党员,更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讲价钱”。他认为既然从事了这一门学科研究,就要主动培养这方面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钻得进去。在大学学习阶段,当许多同学抱怨地球化学不定量、不科学时,他认为抱怨现状没用,应该看到使地球化学进一步定量化是一代人的责任,也是一代人的机遇。在大三学物理化学课时,他就不断思考如何将物理化学原理应用于地球化学研究,并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下来。尽管现在看来当时的很多想法很幼稚,但却反映了一个青年学子的追求,正是这些思考,使李曙光真正产生了对地球化学的兴趣。他经常向新入学的地化专业学生讲述他自己的这一经历,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