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

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

ID:26292158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6

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_第1页
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_第2页
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_第3页
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_第4页
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代天子诸侯, 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代天子诸侯、卿大夫阶层的姓氏特征张淑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广州510631)摘要:天子和诸侯阶层姓氏制度的典型特征,就是对姓、氏的既利用又限制,其具体表现就是既要通过强调“同姓”关系来收族,保证其有一定的统治基础;又要限制近亲族人的国氏使用权,防止王权、君权的旁落。就卿大夫阶层而言,宗法制度是影响其姓氏制度的主要因素,在宗法制度下,小宗家族的氏号要通过某种方式体现出对于大宗本家氏号的服属,这就使卿大夫家族的氏名结构呈多级制的形态。关键词:天子诸侯;卿大夫;姓;氏周代的贵族阶级既有姓又有氏——这一点相对于庶人阶级是否有姓氏的疑案来说已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贵族阶级的不同阶层

2、中,姓氏制度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天子诸侯阶层的姓氏制度深受政治关系的影响;而对于卿大夫阶层来说,宗法关系是影响他们姓氏制度的主要方面。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两个阶层各自不同的姓氏特征。一、天子诸侯阶层的姓氏特征天子诸侯阶层姓氏制度的典型特征,就是对姓、氏的既利用又限制。我们知道,姓和氏所代表的是血缘关系,它们是同血缘关系一道由原始社会保留到周代社会的。但是随着社会姓质发生变化,两种社会的血缘关系也有了本质的不同,“前者是氏族社会民主的基础,而后者则成了阶级社会专制的工具。”[1]对于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的天子诸侯来说,血缘关系更有着深刻的政治含义,他们既

3、要利用血缘关系拉拢族人来为其政治统治服务,又不能允许族人凭借血缘关系超越政治关系,以“亲亲”而害“尊尊”。基于这两点,周人上层统治者对血缘关系就采取了既利用又限制的措施,表现在姓氏上,就是既要通过强调“同姓”关系来收族,保证其有一定的统治基础;又要限制近亲族人的国氏使用权,防止王权、君权的旁落。(一)、天子诸侯系姓合族的措施周人上层统治者利用“同姓”关系来收族这一点,在西周初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在周人灭商之初,作为征服者的周人数量并不多,根据朱凤瀚先生的统计,当时的周人总数只在十五万左右,[2]8而他们所要面对的殷商遗民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却数量庞大。在这种情况下,周人上层统

4、治者若想取得对广大被征服者的长久统治,保持少数统治者凌驾于多数被统治者之上的优势地位,其必须先收拢本族民众,保持本族内的团结和统一。族之大者,莫过于由姬、姜两姓联合而成的周民族,但是对于唯恐“异姓乱族”[3]的姬姓最高统治者来说,本姓族以外的其他族人都是不可十分信赖的,因而收族也主要在本姓族之内进行。首先,姬姓统治者对于本族人和外族人在称谓上便作了区分,本族人被称为“同姓”,外族人一般被称为“异姓”,在有必要对“异姓”作进一步区分时,与周人有婚姻关系者便被径称为“异姓”,而无婚姻关系者则又被称为“庶姓”。《周礼·秋官·司仪》郑玄注云:“庶姓,无亲者也;异姓,婚姻也。”说的便

5、是这个意思。“庶”有卑称,而“异”存敌体,用词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滕侯与薛侯争朝,滕侯斥薛侯为“庶姓”,而鲁隐公却称薛侯为“异姓”,滕侯意在指责薛侯无礼,鲁隐公却意主调停二国,因此用词不同。一语之殊,而辞气宛然。尽管姬姓统治者对于“异姓”、“庶姓”也做了亲疏的分别,但其最为强调的还是“同姓”。《诗经·唐风·杕杜》云:“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瞏瞏,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同姓”在这里是与“同父”相提并论的,可见其地位之高,“同姓”之外的“他人”都被认为不如“同姓”可靠。《逸周书·大开武》

6、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在告诫成王谁是宜为亲者时,首先便说到“同姓”,之后才谈到婚姻之族。“同姓”既如此重要,周人统治者为收拢“同姓”便制定了种种措施:第一,称谓上。《礼记·曲礼下》云:“五官之长曰伯,……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九州之长,……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左传》中的材料证实了《礼记》的这个说法,《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王谓叔父(指晋文公):‘敬服王命,以绥四国。’”成公二年又载周王辞晋侯之使云:“今叔父克遂,有功于齐。”这都是周王称同姓诸侯为“父”的例子。而《左传》僖公九年载周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时,称齐侯为“伯舅”,襄公十四年载周王使刘

7、定公赐齐侯命时,也说“昔伯舅太公佑我先王。”这都是周王称异姓诸侯为“舅”的例子。在当时,不仅周王对同姓诸侯称“父”,诸侯对同姓卿大夫也称“父”,《左传》隐公五年载臧僖伯卒,鲁隐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便是一例。“父”是对本族人的亲称,“舅”是对异族人的亲称,二者虽同为重亲之名,但是对于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4]的周人统治者来说,对前者的亲近感显然要远远强于后者。第二,封赐上。《周礼·春官·巾车》云:“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从《左传》定公四年所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