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81770
大小:6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26
《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行业与社会需求 1.行业背景与学院特色 云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享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现有29种金属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2006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10.8%,居全国第2位,其中,锡产量居全国第1位,锌第2位,铜第3位,铅第4位。作为云南的传统支柱产业,有色金属矿业不仅产业体系完整,而且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现有各种工矿企业达6500多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2007年实现产值达210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0%。 云南有色金属矿业的发展,不仅对云南经济发展,而且对我国的矿产资源保障均十分重要。
2、随着云南省"十一五"期间提出"重点培育锡、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产品加工产业链,把云南建设成国家级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世界级锡工业及深加工基地、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工业基地"目标的实现和云南作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如期建成,已使得云南成为中国有色金属企业"走出去"的前沿省区。 矿业是云南传统支柱产业,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猛,具备了面向区域内西藏、甘肃等西部省区和周边东盟国家合作开发资源的能力,急需大量高技能专业人才。 我院的举办单位-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锡生产、加工基地,是世界锡生产企业中产业链最长、最完整的企业,在世界锡行业中
3、排名第一,是中国最大的锡生产出口基地。云锡拥有矿山勘探、采掘、选冶、锡化工、锡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纵向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多年来,云锡实施"双高一优"战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拥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采、选、冶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为学院办出高职教育特色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为构建"双师"优秀教学团队提供了平台。 2、社会与行业需求 随着云南省世界级锡工业及深加工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基地、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工业基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建成,为云南锡业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铜业集团等企业以技术输出、合作开发
4、等方式加快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域内有色金属采、选、冶、加工的重要技术辐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金属矿开采技术的教师和毕业生走向东盟搭建了平台。专业需求调查表明,仅云南锡业集团、云南铜业集团、云南冶金集团3家大型有色金属企业未来5年对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就达到1860人,同时,相关企业对在职职工培训鉴定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为学院开展培训鉴定等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如表1.1.1所示。 表1.1.1云南部分有色金属矿业企业未来5年对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培训需求调查表单位名称 新增高技能人才需求(人) 在职职工培训鉴定需求(人)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小
5、计 云南锡业集团 450 200 400 210 180 990 云南铜业集团 210 20 40 30 25 115 云南冶金集团 1200 400 800 600 500 2300 合计 1860 620 1240 840 705 3405 3.毕业生就业岗位 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主要集中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生产企业,从事矿产开采生产一线的操作、生产管理等工作,并逐步成长为班组长、副坑长等矿产开采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二)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 我院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被学院批准为院级重点特色专业。
6、 1.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现有在校生3个班共153人。2007级首届毕业生和2008级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单位有云锡、西交集团、云南黄金等省内国有大中型企业。 2.专业建设成果 本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学院示范建设专业,本专业(群)的"云锡老厂分矿实训基地(校外)"获2011年省高职高专示范基地,专业群中的选矿技术专业获2011年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立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产地质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已于2011年出版。 3.社会服务能力 现有7名教师分别担任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第20号、云南省第72
7、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考评员。2007年以来先后承担了本专业岗位5个工种的高级技师、技师及初、中、高级工4000多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并完成了近3500名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任务,2500多人次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大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专业办学历史较长、为有色金属行业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虽然形成了较好的教学、管理基础,也有长期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经验,但对照国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急需通过实施重点建设加以解决: 1、校企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