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ID:26280700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5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_第1页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_第2页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_第3页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_第4页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机制摘要:风险隔离机制作为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制度,目的在于隔离发起人的破产风险,保障投资人预期实现偿付。然而随着资产证券化规模的扩大,在真实销售模式下的隔离效果遭遇到实践的挑战,出现资产所有权转移真实性的认定及发起人破产风险的不确定一系列问题,影响风险隔离机制的运转效果;关于导致这些障碍的因素相对复杂,其中银行监管的松弛状态无疑要承担相对重的责任;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活动也存在较大风险。如何通过相关的法律规则实现补充和救济,是建立有效风险隔离机制的重要手段。关键词:风险隔离;银行监管;资产证券化;真实销售1风险隔离目标的实现遭遇挑战1.1“真实销售”的

2、真实性遭遇挑战“真实销售”模式下的资产证券化,“真实销售”不仅是实现目标资产转移的操作手段,也是资产证券化中风险隔离的第一道防线,故“真实销售”能否切实实现关系到发起银行的风险转移的有效性。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资产转移隐含者以下矛盾:一方面,证券投资者期望对发起人保留一定的追索权,若当资产不能实现时,可以实现对投资的担保,发起人为了获取更高的资产转移收入,也同意该条款;另一方面,发起银行为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必须遵守法律中的“真实销售”规则。[1]银行在此问题的抉择上,倾向于挑战法律规范,以取得较高的短期收益,之所以是短期的,理由在于风险的暴露需要时间,以及宏观经济现有状况

3、的非持久性。由发起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对“真实销售”的挑战引起原有期望的风险隔离机制遭遇失败,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骤增。1.2SPV独立性的风险暴露在真实销售模式下,SPV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发起银行的破产风险,因此在构建过程中应当严格操作,尤其是在银行资产证券化下,要保证无论发起人发生什么问题,都不会殃及SPV,即实现远离破产的SPV。然而即使存在完善组建形式(主要为公司治理制度)、采取分科或双层结构、自身的业务范围的限制等防范措施,仍无法避免因发起人的原因导致的SPV的不安全。2风险隔离机制失败的原因分析2.1资产证券化中银行监管力度的缺位现实中,各国金融体制在组织结构

4、上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金融体系模式。理论上存在两大类型: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型的体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型的体制。[2]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R.MertonandZ.Bodie提出一套比较系统地金融体制分析框架——功能主义金融观点(Functionalperspective),创立了从金融机构的功能的角度分析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的风险与监管这一全新方法。在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银行作为重要参与者,必然伴随着风险分散及监管问题,且不同金融体制在处理程序上差异化。[3]学者AllenandGale认为:金融体系风险分散的功能可以划分为横向风险分担和跨期风险分担。依据此分析框架

5、,证券市场相对发达的美国在资产证券化实施中,在横向风险分担上占有优势;而银行为主导的德国在纵向风险分担上的选择性相对强。正是基于根深蒂固的金融体制的区别,导致美德两国在相向风险监管上出现疲软倾向,同时市场本身不够完全以及银行固有的局限性,由前述的疲软状态引发的潜在风险不可避免。2.2银行风险监管的国际化合作层次不高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作为提高证券信用评级和转移风险的手段,实践中无论是发起人还是投资者都倾向于过于膨胀该机制的效果,易忽视新型金融活动所产生的新型金融风险,事实上风险并非可以依靠复杂的风险转移机制来换取迟软的金融监管,再说风险转移而并非是消除风险。随着银行表外

6、证券化业务的增加,造成未被包含在资本比率中的风险累积化。[4]金融创新活动下,银行监管主体的松弛易引发银行为规避资本监管标准实行套利行为,在资产证券化中,银行的此种倾向不仅降低了银行资产质量,还扩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资本套利鼓励银行将其高质量资产证券化,保留了受到监管资本要求的高风险资产。证券化趋于降低银行资产负债表保留的未证券化的资产的平均信用质量,从而监管资本比率不变,但是却造成总体风险增强,此外银行的财务报告监管资本比率根本不能表明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势必存在导致整体性安全危机的隐患。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趋势,加剧全球银行体系(已不仅仅限于活跃的大银行)逐步一体化,

7、任何一子系统的危机会迅速扩散到其他主体。在此背景下国际银行监管合作的呼声再次响起。监管协作并不绝对排斥监管竞争,关键问题在于,监管者及银行机构形成对因监管竞争带来的自由化的本质及自由化环境中固有的高风险的认识,以此不断完善银行也的监管机制。在此基础上的监管协作相比较单纯的金融竞争所带来的效益更高。[5]因此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监管协调所产生的规避风险的效果是监管竞争与自由化所无法达到的。3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完善3.1证券化立法应当坚持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原则在金融资产证券化中,证券投资者、原始债务人等群体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