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39929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5
《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 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 溪州铜柱不仅是土家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研究湘西土司王朝政权的最好范本,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要研究溪州铜柱内容,就要研究"溪州之战".有关"溪州之战"的原委历来史家已基本定论:战争起于溪方,败亦溪方。但自1980年代以来,土家族学者中对战争的原委提出争议。例如:有人主张"战争起于楚方、败亦楚方";也有人主张"战争起于溪方、败阵者楚方";同时,也有人对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输与赢"等问题提出诸多异议。总之,这
2、些问题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现从铭文的拟定和铜柱的铸造来分析,整个过程均由楚方来完成,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更为强大的楚方手里,而决不是求和的溪州方。由于楚方采用威逼利诱的做法和居高临下的语气,最后结局也只能是:"溪州之战"起因溪方,败阵亦溪方。当然,从现在掌握的资料中还不够丰富充足,仍然不能完全查明"溪州之战"的具体情节和原委;历史资料记载零星,有关"溪州之战"过程的记载还偶有错讹和漏洞,多年的争执中学者们提出的新观点也似乎都能自圆其说。总之,"溪州之战"迄今,虽然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诸多土家族学者们,至今仍为"
3、彭公爵主"们,即湘西土司王朝在呐喊和辩护,这只是一种对土家民族的尊重和认同而已;故当今诸多土家族学者"扬溪贬楚"说法,这是可以理喻的;但我们务必要尊重历史,历史的真相又未必如此呢? 一、正史和方志所记"溪州之战"的历史起因。 "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命其智勇双全又善口才的次子彭师杲,率溪州五姓首领共十八人的队伍,主动同楚王马希范议和。彭士愁与五姓首领投降,呈递了投降书、饮血酒。求立盟誓,楚王将誓状文辞,镌刻在铜柱一角。铭文为:"彭师杲为父输诚,束身纳款,我王悯其通变,爰降抬掳,崇侯感德以归周,孟获畏威而事蜀。"[
4、1]42显然,这里面李弘皋巧用两个典故,其一,讲了周文王讨伐崇侯的故事,即《左传·僖公十九年》:"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其二,讲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李弘皋借典故之意委婉地表达彭师杲在楚王面前表示今后不再复反。铜柱上的"右据状"铭文其实就是投降书,即"右据状,溪州静边都,自古以来,代无违背,天福四年九月,蒙王庭发军收讨不顺之人,当都愿将本管诸团百姓军人及父祖本分田场土产,
5、归明王化。当州大乡,三亭两县,苦无税课,归顺之后,请祗依旧额供。不许管界团保军人百姓,乱入诸州四界,劫掠詃盗,逃走户人。凡是王庭差纲,收买溪货,并都幕采伐土产,不许辄有庇占。其五姓主首,州县职掌有罪,本都申上科惩。如别无罪名,请不降官军攻讨。若有违誓约,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上对三十三天明神,下将宣祗为证者。"[1]43楚王说:"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诚,可以玄鉴。"[1]43从上述内容来看,彭士愁战败,
6、其官职仍是溪州刺史并世代相袭,但所属南江辖地已经无法收回了,其文辞有永远顺从之意,故马希范改大乡为永顺,改三亭为保靖。从此,永顺县、保靖县之名便从此由来。 关于溪州铜柱的详细记载,最早见于新、旧五代正史;后来在《资治通鉴》《九国志》《十国春秋》和《十驾斋养心录》等也均有记载。《旧五代史·世袭传》载:"希范晋天福中授江南诸道都统,又加天策上将军,溪州洞蛮彭士愁寇辰澧二洲,希范讨平之。"[2]1758《新五代史·楚世家》曰:"溪州刺史彭士然(应作愁)率锦奖诸蛮攻澧州,希范遣刘全明等以步率五千击之。"[3]826但溪州铜柱
7、铭文:"渐为边患,深入郊圻;剽掠耕桑,侵暴辰澧;疆吏告逼,郡人失宁。"[1]42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边患"情景。《资治通鉴·后晋纪三》载:"黔南巡内溪州刺史彭士愁,引蒋锦州蛮万余人寇辰澧州。焚掠镇戍,遣使乞师于蜀。蜀主以道远不许。九月辛未楚王希范命左静江指挥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帅衡山兵五千讨之。"[4]9207有关战争起因,《九国志》等野史都与正史记载基本相同。《土家族简史·唐宋时期土家族的社会状况》记载:"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年)秋,彭士愁亲自率领溪、锦、奖等州‘蛮军’一万多人,大举东进,攻打楚属的辰州和澧州,
8、焚掠两州所立的镇戍。彭士愁还派出使者去成都请求蜀主孟昶出师攻楚。可是孟昶以路途太远拒绝了彭士愁的请求。彭士愁带领兵丁继续与楚作战,楚王马希范派刘勍廖匡齐等将兵五千反击,彭士愁节节败退,转回溪州"[5]51-52.因此,纵观以上正史和方志史料,我们可以充分认定:"溪州之战"乃由彭士愁引起,历史论文《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