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ID:26230564

大小:110.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1-25

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_第1页
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_第2页
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_第3页
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_第4页
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课异构:区域联动教研的“催化剂”——《多变的色彩》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李胜凯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当前,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因为美术专职教师人数少,难以组织起持续、长效的教研活动,美术教研边缘化、随意性强,常处于缺失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美术教师成长慢、农村美术教师成长更慢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推动我市美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整体提升,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内需,促进教学质量有效发展与持续进步,自2012年以来,市教研室借助“真州春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这个平台,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学科区域联动教学研讨活动。

2、要求每位参与教师都能根据各自特长、学校特色、地域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在联动教研的起始阶段,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国美术教育》推出的“—题多解”栏目。从每则课例的教学过程,到学科专家的分析解读,来感受同课异构形“异”神“同”、“异”曲“同”工的精彩;再组织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针对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切磋教学技艺,感悟同课异构“同中存异、异中求同”的渐进性思辨历程。在2014年第三届“真州春耘”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我们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的《

3、多变的色彩》一课作为共同教学内容,有8位青年教师从各教研片同课异构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他们从研究出发,“点”“面”结合,对本课进行了多元解读,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变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向观课者展现了我市区域联动教研的成果。笔者就以本次竞赛中有代表性的4位青年教师的“异构”历程为例,简要介绍我市同课异构式联动教研的经验与做法。一、个人思辨:有效“异构”的前提同课异构的主体是教师。要求执教者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立的、独到的、多元的理解,并能结合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的处理。这需要

4、教师不为教材、教参所拘囿,跳脱出来,不拘一格,努力展示自己对课程、教材、教学的个性化的、深入的理解。真正做到以上要求,则需要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就能经常开展课例式同课异构的思考与实践。围绕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通过不断尝试寻找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最有效的解决路径,从而培养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教研的水平和能力。参赛教师在比赛前十日就拿到统一指定的课题,并进入独立备课状态。他们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揣摩编者的意图,选

5、择教学模块,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有的以当地特产雨花石做文章,有的与学校特色项目“灯笼”牵手……都紧紧围绕课题进行操作和目标定位。陶德静老师将它放在“通过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上;杨瀚源老师的定位是“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色彩进行绘画,了解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尝试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是魏伟老师的定位;徐婷婷

6、老师则定位在“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上。有了目标定位,就确保了异构的课堂不会迷失方向,保证了这几节课形“异”而神“同”。二、组内辩课:有效“异构”的保障实践出真知。教师个人思辨的优劣,需要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和论证,以期逐步趋向完善和合理。参赛教师独立备课以后,在学校进行了—轮又—轮的说课、上课和评课。有的请同教研片优秀的美术老师参与辩课、评课,有的请教研员参与指导,有的用录播教室记录自己试教的过程,进行反思和研读,有的为了适应决赛借班上

7、课的赛制,还到其他学校试教。他们不断品味、反思过程,在评课、辩课中接纳别人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甚至重构,循环往复、连环递进,使教学设计日臻完善。参与辩课的教师在执教老师个人思辨的基础上,就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当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帮助执教者深化对教学的理解,真正促进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其实质是教师主动或“被动”地实施递进式同课异构的过程。“磨课”培养了教师上“精品课”的意识。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教师的潜能得以挖掘,反思的品质不断提升,各自的教

8、学风格也更加突出。三、区域考辨:有效“异构”的推手经过思辨和辩课两个“异构”环节,决赛时所有选手就要“晒—晒”成果了。这时,赛场就是同课异构展示的现场,它让不同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等一一呈现,让各执教者及观课者亲身感受“异构”的魅力。1.教学理念之“异”在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中,观课者最能清晰地感受执教老师教学理念的异同,感受不同教学理念带来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