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素质的核心在于学生个体自我发展,重视具体潜能的开发,而创新能力是个体潜能的最高境界。在语文教学中,从开掘学生源头活水,鼓励学生质疑,营造民主氛围和开拓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源头活水质疑民主氛围 当前基础教育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的核心在于学生个体自我发展,重视具体潜能的开发,而创新能力是个体潜能的最高境界,所以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在语文教学课上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开
2、掘学生源头活水 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师首先要做创造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引来创造力培养的源头活水,给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施加“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是充满灵性、充满创意。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1.教师必须勤学博览。对社会的一般文化现象、文学作品、科技成果能剖析实质,客观地分析它们;对真善美、对正误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以高品位的文化素养适应新世纪的挑战。2.教师应向传统观念挑战。应当采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手段,努力启发学生寻求不同的见解,要求学生的答案从“对”到“新”到“好”方面转化,答案从“单
3、一”向“多样”转变,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领域和机会。 二、鼓励学生质疑 “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动力,好奇心是创造思维的催化剂,好疑者多思,好思者多疑,故好疑好思者多智慧,多创造,“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但并非人人都会“质疑”。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与显露。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
4、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质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教学生在预习中质疑、针对课题质疑、在讲课中质疑、在教学后质疑等,教师只作启发性提示,如:这段课文哪几句话你最感兴趣,认为值得琢磨一番呢?换个角度想想,还有无不同的看法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可面面俱到,讲深讲透,应给学生留一点较大的自主思维空间,想错了、识错了,不责备、不嘲笑,相反,应鼓励他,认可他,如有不同意见可在比较中求同存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刻注意鼓励、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三、积
5、极营造民主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为其提供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课堂上,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言和具有亲和力的体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为他们创造能够自主学习的条件,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
6、畅想,此时,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主动表现,大胆求异,真正进入“创造”的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与和谐的感受。 四、开拓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要打破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限制。(1)增加一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到语音室、电教室,甚至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2)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引入课堂。(3)要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要
7、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干;要解放学生的眼,让他们去看;要解放他们的时间,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是中国面向世界对人才的要求。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我们必须时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要努力探索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但只要以创新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就能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