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

ID:261955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15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_第1页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_第2页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_第3页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_第4页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综述现代化问题是一个牵涉甚广的研究课题。总结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不难看出,“现代化是一个涉及人和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的总体性变革”。而变革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以经济起飞、技术发展、体制完善等为主要内涵的社会层面的现代化,以及以文化转型、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行为模式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衣俊卿:《衣俊卿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这两个层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现代化的进程。作为现代化变革的层面之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内核,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休戚相关。因此,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一国文化,并使之适

2、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论题。在比较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海内外许多华人学者对中国如何实现文化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根据国内学者沿用的划分标准,这些思想观点可归类为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三大学派(如张岱年先生认为,“纵观整个20世纪,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三种主张,即,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归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论”张岱年、王东:《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和综合创新》,《教育与研究》1997年第5期。。三大学派在相互比较、相互吸收中得到融汇贯通,思想逐渐趋向统一。因

3、此,回顾中国学术界关于文化现代化的理论,理清三大学派的思想脉络,不仅将有利于为探索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一、马克思主义学派从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的进程来看,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正处于向现代化迈进的时期。沉重的历史教训和中西方的现实差距激起了中国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思考——中国如何才能摆脱落后局面?在现代化进程中,何种建设理念和方法才能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呢?这些问题反映到文化领域,主要表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方式等问题。近十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观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不少文化界学者就现

4、代化问题重申或提出了自身的文化体系。这些文化体系的建构涉及系统而复杂的文化观和方法论等根本性问题,是中国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具体化。下面笔者将以文化立场为划分标准,分别阐明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学派中有代表性的思想和和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它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提供了理论导航,而且为我国文化向现代化迈进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张岱年为首的马克思主义学派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综合创新论”的文化观和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构想。张先生认为,“综合创新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

5、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张岱年:《文化与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9页。。此外,张先生还展望了21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指出中国文化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为主题,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十大创新。这其中包括开创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四大潮流有机统一的中国主潮;创造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价值体系;创造富有时代精神与东方神韵的新方法论体系;创造大器晚成、现代复兴的中华文明新型态;创造现代新型主体性,以熔铸21世界文明等文化现代化理念。张岱年、王东:《中华文明

6、的现代复兴和综合创新》,《教育与研究》1997年第5期。对张岱年提出的“综合创新论”,方克立教授深表赞赏,“因为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又最符合中国的国情,适应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需求”。他认为,综合创新文化观的四大特点——开放性、主体性、辩证性和创新性,方克立:《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98–499页。体现了综合和创新的文化特质。本着综合创新的原则,方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下主义、普世主义和全球主义,新的世纪将是东西文化进一步交流的世纪。方克立:《二十一世纪与东西文化》,《中国文化研究》19

7、97年冬之卷。通过多元化互补、文化整合,中国文化将在“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势下实现现代化。而这要求中华文化秉承兼并包容的精神,吸收传统文化的西方文化的精髓。对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何去何从问题,冯契也在其理论体系中勾勒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未来。冯老先生预言:“随着中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会有所进步,民族精神将会高昂,与世界各国文化上的联系将不断扩大,要求对二十世纪作出系统的批判和反思的社会力量与学术力量将会增强,到世纪之交,中国可能进入一个自我批判阶段。”冯契:《智慧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61页。除了上述三位有代表性的学者外

8、,国内还有不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对文化现代化进行阐释的研究者。如罗荣渠从世界史研究的新视角——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出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