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ID:26192081

大小:7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5

上传者:linlin921
企业技术创新_第1页
企业技术创新_第2页
企业技术创新_第3页
企业技术创新_第4页
企业技术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技术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实用标准文案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探讨傅蕴德1李壬水1蔚欣21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4030)2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014032)E-mail:fuyunde@sohu.com摘要:该论文阐明企业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对与技术创新关联性较强的难点因素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把企业技术创新置于世界性创新环境中去探讨,对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剖析,提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对策,简要回顾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历程,呼吁全社会从全球性范围来关注企业技术创新。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对策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向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技术创新中的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对策,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二十一世纪已经来临,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企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技术创新的全球性形势,以积极的态度来关注技术创新。对于先进的技术要引进,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引进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消化,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加快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主营业务的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及资源跨国转移的进程,企业技术创新领域将出现“双赢”格局,各国企业在竞争中渗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人类社会的财富不断地丰裕。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我国技术创新也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今天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企业、产业和学校、研究院所、政府的关系变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从全球性的角度进行实践和研究。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的难点和对策。1.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其成因分析自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二十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和理论以来,技术创新经历了开发性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阶段。按照罗斯韦尔(Rothwell,1992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对产业创新模式的划代,从1950年代到现在技术创新方式经历了五代,它们分别是:1960年代以前的“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式;1960至1970年代早期,出现“需求拉动”模式;1970至1980年代综合这两种模式出现第三代技术创新“交互(耦合)作用”模式;1980至1990年代初,集成(一体化)创新模式被提出;近年来,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问世。技术创新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现代技术创新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技术创新指新产品的产生及其在市场上的商业化以及新工艺的产生及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过程;二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三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认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我国政府的政策与文件中明确地将技术创新界定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主编的《技术创新学》一书中,对技术创新的界定是:“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综合国内外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也可以说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府、科研部门、企业的行为,但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资金、市场、技术、管理机制几方面。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点,有利于我们认识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重要性,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1.1人才因素及成因从现象上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产品竞争、质量竞争、科技竞争、营销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而科学技术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不容乐观的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人才素质差异很大。有些发达地区,企业人才的分布密度大,素质高;有些企业没有人才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企业没有一支过硬的管理者、研究开发人才、营销骨干队伍;三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大。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我国192家中央级企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273万多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只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在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方面,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拥有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59.49万人,比2004年底的54.15万元增加了5万多人,增长了9.86%。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高层领导的支持。从原则上讲,高层领导对创新的支持应表现在企业规划、战略、经费安排、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如果一个企业领导缺乏创新意识,就容易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停滞。企业领导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后果是导致企业组织整体的创新活力不能体现。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技术人员、营销人员,说明企业在人才的开发、使用上缺乏力度。而重视人才开发的企业,就是为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努力建立人才创新机制,设立了人才流动工作站,该工作站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合理组织配置公司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高效完成一批重点创新项目,同时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华北制药集团不断派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日、美、英、德等国研修,技术人员学成归来,成为研究开发中的骨干。美国微软公司以比尔·盖茨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成功地建立起三支人才队伍。第一支是管理者队伍,第二支是技术开发人员队伍,第三支是营销骨干队伍。可见,企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而成长起来。2003年12月19日—20日,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这充分体现了在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国家提倡以人为本对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视。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开发,必定造成人才流失、人才浪费。1.2资金因素及成因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资金运作表现为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企业组织科研、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5年调查,在部分国家R&D经费按部门分类比较中,中国企业R&D经费投入仅占R&D总额的31.9%,而美国为71.1%,日本和德国均为66.1%,法国为61.6%,连新加坡和韩国也都分别达到了62%和73%。据《1998世界科学报告》统计,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内研究和开发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在0.5-0.7%之间徘徊,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2001年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七部委联合公布了“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结果,2000年我国在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为896亿元,R&D占GDP比重为1%,在896亿元中,60%来自我国各类企业,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支出490亿元,我国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近年R&D占GDP比重指标美国为2.7%、日本为3.0%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欧盟为1.8%、韩国为2.6%、俄罗斯为0.93%、印度为0.86%。1996年以来,随着我国R&D经费的持续高速增长,R&D经费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1996年为0.60%,1999年上升到0.83%,2000年为1.00%,2001年为1.09%,2002年为1.23%,2003年已达1.31%,连续八年保持增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R&D活动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企业R&D经费支出(不含企业委托其他单位进行R&D活动所支付的经费)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逐年上升,1996年超过政府属研究与开发机构而居于首位,2000年达到60.0%,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2003年已达到62.4%,比2000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企业R&D活动的主体地位更为巩固。2004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9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6%,占全年总收入的2.1%。2005年上半年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达到597.76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82%,比2004年全年的1.52%和上半年的1.63%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国R&D的投入在逐步上升,但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不是很高,总量约为美国的5.67%,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为日本的1.1%,实在不容乐观。同样,我国企业的R&D支出水平也与全国R&D支出水平的国际地位相当。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起发达、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创新体系的完善,今后还要逐步缩小差距,迎头赶超。资金是现代企业经济运行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技术创新无法进行。我国研究开发经费历来向科研院所和大学倾斜,对企业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短缺,我国政府R&D资金,2003年已上升到460.6亿元,占当年全国R&D经费的29.9%。政府R&D资金的89%投向研究与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比2000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政府R&D资金的10%资助企业R&D活动,比200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企业在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自己的积累可以自主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有这样能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如海尔集团,1998年研发投入7.38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4.6%;2001年研发投入近40亿元,居全国重点企业首位,占销售收入的6.6%,增强了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投资是风险投资,商业银行对风险项目很谨慎。我国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起步时间不长,群众对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风险资本很难从股票市场获取,种种制约限制了业绩一般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而规模大、效益好、信用好的大型企业,在筹资时可以得到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在证券、债券、信托筹资方面也优越一些。1999年国家已制定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设立了技术创新基金网(www.innofund.gov.cn)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资金上提供了政策保障,中信集团的金融子公司已与该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1.3技术因素及成因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技术是运用科学理论,为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和开辟新生产领域而发展的方法、手段。就本质上讲,创新是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所有知识是人类的创造物,因此可以说,所有知识都源于创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创新,提出相对论、量子力学是创新,揭示DNA双螺旋结构也是创新。一切技术创新的内核也都是知识创新。由于世界的统一性,认识世界的活动是人类文明活动中最经济、最重要的活动,基础科学的伟大价值就在于此。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上出现了大量的超技术,即大大超过原有技术水平的更先进的技术。这一时期开发的超技术是一些极限技术,如超低温、超高压、超净、超高真空、无重力等技术,它们原处在理论科学、实验科学领域的象牙塔中,由于受到企业界的重视,而转移到工业方面。世界性高新技术---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核辐射、激光、现代通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诞生,无一不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一个创新思想和技术很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历史进程,2001年美国的一个创新计划--“天梯”项目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先进理念研究所”(NASAInstituteforAdvancedConcepts)的支持下启动。“天梯”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条从地球表面向太空延伸、长达10万公里的索道。索道近地端将固定在位于太平洋中央的平台上,另一端将联结着一个沿空间轨道运行的平台。索道在引力作用下保持紧崩,攀登器就可以沿着索道上下运行。2004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创新经济”特刊将“天梯”列为“十大可能影响未来的发明”之一。二十一世纪,技术创新活动将活跃在以下五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将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二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纪。三是物质科学将跨越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界限,产生新的高技术前沿。四是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带来先进制造时代。五是为技术造福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奠定基础。二十一世纪技术发展不仅需要弘扬科学精神,更要弘扬与发展人文精神,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共享、分享人类技术创新成果和建立并共同完善共同的道德准则与法制理念,这样才能使技术发展避免可能的、空前的负面影响,才能缩小数字和知识鸿沟,才能使技术创新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繁荣造福。日本技术经济学家斋藤优把企业技术分为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同时认为技术能力不可缺少的是技术人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我国技术创新专家金周英教授提出“软技术”的新概念,软技术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交换、组织、管理和服务的规则、机制、手段和方法,它是促使硬技术创新、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温床,是推动创造性的思想实现社会化和人文化的桥梁。这类技术主要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等非自然科学和非科学知识领域。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难点表现在企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及“软技术”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产品档次低、工艺及装备水平差、人员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薄弱。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为支持技术创新的实现,附着在内部人员、设备、信息和组织中的所有内在知识存量的总和。因此要着力构建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即通过企业特有技术要素和技能或各种要素和技能的独特组合来创造具有自身特性的技术,以产生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技术资源(技术、知识等)的企业能力。企业技术、产品老化,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机制缺乏创新的后果。在市场经济中,产品是否有市场,必须看产品是否质量好、技术含量高,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不上档次,不及时更新换代,必然被市场淘汰,这也是符合产品寿命周期规律的。包头稀土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稀土专业综合性研究与开发机构,拥有6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的有2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该院已整体进入包钢(集团)公司;科研院所进入企业,不仅使科研院所走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而且也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增强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03年,由国家分九批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达302家。此外,各省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逾2000家,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工业企业已经基本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我国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已逐步完善。国家经贸委还与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建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发挥社会科技资源作用、促进产学研联合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技术创新往往是以发明、专利、技术决窍(know-how)为支撑的,产品和技术总要有创新之处,否则将失去市场竞争力。为了保持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生存空间,逐步形成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实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其中85%属于发明专利,目前已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美国应用GPS技术研制出汽车引路指示系统,该系统代替了人们以前携带的一大堆交通图,安装有此系统的汽车很受人们欢迎。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美国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科研实验室。例如,朗讯科技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就出了11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专利有很多,而且每天都有新的专利出现,其技术创新意识非常强烈,该公司的网络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高的份额,这说明技术带来了高收益。虽然该公司曾遭遇危机,但强大的研发能力是他们东山再起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法宝。1.4市场因素及成因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开发什么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能否取得市场效益而定。市场需求和取得市场效益是产品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市场出发,并经受住市场检验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茫茫商海,产品、顾客需求扑朔迷离,如何找准市场至关重要。开展技术创新的障碍是信息不灵,没有在原有的市场基础上选择新的目标市场,缺乏市场开发战略。处在转轨中的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莫尔顿.卡曼和和南赛.施瓦茨认为,制约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有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竞争会激励企业不断创新,竞争愈激烈,创新的动力越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必须要准确地掌握市场情况,否则会造成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美国无线电公司曾成功地开发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1969年开始以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投入小型录像机的开发和生产,然而,这种录像机在市场竞争中却夭折了。该公司片面追求划时代革新性商品,对市场调查却不重视,电视台等机构唯恐这种“新玩意儿”不可靠而不敢购买。而日本公司抓住这一市场动向,千方百计将电视台使用的录像机小型化,降低成本,让普通家庭用得上,买得起,结果日本的小型录像机逐渐成为畅销商品,占领了市场。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企业,近年来十分注重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他们看准了国内市场对永磁启动电机的潜在需求,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营销优势,依托世界稀土之都—包头具有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优势,研发出50—150型稀土永磁启动电机产品10余种,向全国8家摩托车生产厂供货。2002年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总队、内蒙古世纪消防科技公司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新型特种消防车,2003年成功研发了“非典型肺炎”专用救护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国内外技术创新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市场因素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地位。1.5管理因素及成因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及其管理,主要侧重于研究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及如何做好这些工作。在创新能力障碍因素中,不能把握创新时机,缺乏现代管理手段,科研人员与工人不能配合都是管理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在其他因素中的企业产权不明晰、激励不到位与企业缺乏创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创新管理不到位的表现。据学者对日本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存在创新管理的两难悖论,包括技术领先的两难悖论和组织体制上的两难悖论,这两种两难悖论,导致生机勃勃的研究开发项目与外部技术资源间,合作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互联系统被削弱。日本顶尖创新公司从整体的网络观点看待技术创新管理,从寻求技术诀窍到寻求合作者,日本企业的创新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大部分企业、产业主管部门、甚至学术界对现代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缺乏基本的了解,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创新研究已有差不多20年的历史,但是中国的创新研究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与国外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技术创新的宣传,人们对技术创新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各大主流媒体、中国技术创新信息网(www.ctiin.com.cn)、中国创新资源网(www.innovation.gov.cn)、企业创新网(www.zth.com.cn)、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网(www.sxcti.com)、中国技术创新河北唐山信息网(www.ctitshan.com.cn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经济工作通讯》、《云南技术创新》期刊等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孤岛,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和渗透,才能把这个复杂的巨系统不断地强化和推进。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重点是生产,是增加产量。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管理的重点是研究与开发,销售以及职工培训,知识管理对于企业越来越重要,所以企业越来越多地承担着教育责任。一个企业只有引入管理创新的理念,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才会有力地提升。我国许多著名企业如宝钢、海尔、联想、长虹、康佳、海信、方正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等,进行了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并成功构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创新成功的原因分析中,内部组织的完善促进了创新成功,表明内部组织适应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管理机制被激活是创新成功发生于新思想产生、设计、试制、生产、营销阶段的重要原因。复杂产品和系统(complexproductsandsystem,CoPS)指的是研究开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单件或小批量定制生产的大型产品、系统或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电信通讯系统、大型计算机、航空航天系统、电力网络控制系统、高速列车、银行自动交易系统等,它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是新兴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的一个分支。复杂产品和系统的典型开发过程模型是创新思想获取、任务分解、外包选择、模块开发、系统集成、交付用户及跟踪完善。技术创新管理的最新范式是集成创新,对企业而言,企业通过内部创新要素集成,或外部集成网络的建设,迅速汇聚各种创新资源,加速知识流动和学习积累,使企业建立起核心能力。一些学者提出的一个重要思路是通过创新管理和组织方式的变革寻求对技术创新中的关键要素:战略、技术、知识、组织、过程的匹配和集成,从而应对技术与市场均不确定条件下的竞争。新一代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是系统集成网络模型,该模型强调合作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更密切的战略联系,需要更多地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原形,并采用创新过程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企业资源计划(ERP)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如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仿真机对核电、飞机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管理都是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难点问题,这些要素的组合作用产生的问题更加复杂,可见技术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对策2.1建立高素质的创新企业家队伍和创新人才队伍,通过构筑人才高地,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使企业涌现出更多的“知识英雄”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使现代企业家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使企业家具有战略性的思维能力、坚定的创新动机、充分的自信心、高度的独立性、强烈的冒险意识。除了企业培养自己的研究开发、信息、营销、生产运营人才,还要积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企业可以在大学设立奖学金,吸引更多的人才。国家要大力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应鼓励更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鼓励更多的东部人才来西部施展才华。营造一个激励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使人才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出最大潜能和作用。2.2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要转变投资方向,建立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多渠道技术创新投融资机构与体系。企业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企业要逐步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由于技术创新项目具有规模性、科研长周期和收益不确定性,所以要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风险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助推器。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过程中,可实行主银行制度,建立银企互补机制。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形成创新“双赢”。政府应完善证券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政府要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同时要支持企业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融资和招商引资。2.3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以产品为龙头,把新工艺、新技术渗透在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对新产品的开发,要注意开发的产品是否高质量,竞争力强,有市场和有效益。大型科技先导型企业可以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努力使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诀窍和科研成果,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在技术与信息、经济的结合上,做到技术创新快捷、有效。在技术创新扩散中要使创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最终使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要加大基础科学的研究力度,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2.4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扩大创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名牌效应。不仅要看到现时的市场,还要洞察国内外市场的潜在需求。应积极实施企业上网工程,探索电子商务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探索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营销队伍,实施市场营销的创新。2.5企业要大力推进组织管理的创新,重塑管理创新机制。企业要鼓励创新思想的迸发,使研究与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中诸要素完善地组织、协调、平衡,达到整体上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型”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团队,同时要加强产学研联合和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府要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技术创新与经济创新的宏观战略引领、调控、资源配置、整合作用,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合作创新,对优强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技术扩散的扩散源。现代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权利制约权利,同时大力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构筑企业竞争情报系统(CIS),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规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各种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3.结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深化,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它已被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事关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经济安全。我国致力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企业技术创新就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下大力气解决技术创新中的难点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稳健地发展壮大;只有加快技术扩散,使技术创新在潜在的使用者之间传播、推广应用,才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国《中国技术创新研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八五”重大项目,自1988年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已资助与技术创新研究直接相关的项目近百项,资助总经费达600~700万元。技术创新的研究从经济学、管理学、技术学、社会学、哲学、未来学等学科的视角逐步、全面展开。1996年以来,国家经贸委、国家科技部推出了《技术创新工程》,1998年中国科学院推出了《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旨在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及提高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水平。国家经贸委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我国有诸如青岛、合肥、柳州、泉州、东营、临沂、包头等一大批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区域)和江南造船、宝钢、海尔、北大方正、华北制药、长虹、上海石化、一汽、武钢、联想、春兰等技术创新试点企业相继诞生。继江苏省率先制订发布《技术创新工程》方案后,山东、安徽、山西、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上海、青岛、武汉等省市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技术创新工程》方案。1999年8月我国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0年4月世界企业孵化与技术创新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000年4月召开了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2000年10月国家科学技术部编辑的《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经贸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6月18日至28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暨技术创新成果展览会”。国家经贸委2001年对“九五”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297项、优秀新产品229个和先进管理工作者222名进行了表彰,2002年颁布了《“十五”全国技术创新纲要》、《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管理办法》。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和创新技术的积极性,科学技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在全国职工中开展评选优秀技术创新成果活动,于2004年国庆节前夕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2005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布了《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九三学社中央2005年3月呼吁,中国应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展望未来,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课题,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朱丽兰,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陈胜昌主编,《知识经济专家谈》[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乔辉,关于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考[J],《经济工作通讯》,1997.5[3]田家隽,我国风险投资主体分析;成思危主编,《科技风险投资论文集》[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136[4]文化,《自然与文明》,www.lib.szu.edu.cn[5]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6]武春友、戴大双、苏敬勤,《技术创新扩散》[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7]《中国科技产业》[J],1998.1[8]《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9:31[9]路甬祥,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前线》,2002.2[10]张华胜、薛澜,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12[11]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M],科学出版社,2002[12]段小华、柳卸林,2004年中国科技竞争力剖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www.cass.net.cn[13]何丰,《制度变迁中的企业创新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4]西格法德.哈里森[瑞典],华宏慈、李鼎新、华宏勋译,柳卸林审校,日本的技术与创新管理-从寻求技术诀窍到寻求合作者[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15]陈劲,童亮,集知创新—企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之路[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12月[16]2003年全国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www.sts.org.cn[17]2005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分析,http://www.sdpc.gov.cn[18]韩启德,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人民日报》,2005年04月15日 DiscussiononDifficultyandStrategy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Enterprises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实用标准文案FUYun-de1LIRen-shui1WEIXin21BaotouTomorrowTechnologyCO.,LTD,Baotou,014030,China2CNGCInnerMongoliaNo.1MachineryGroupCorporation,Baotou,014032,ChinaAbstractThearticleexpounds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enterprisesisasystemicprojecethattechnologycombineseconomy.Itanalyzesthedifficultiesandcausesthatisstronglyinterrelatedwithtechnologicalinnovation.Itdiscuss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enterprisesinworldwideinnovationenvironment.Thearticleanalysisessuccessfulandfailedexperienceabout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civilandexternalenterprises.Itsuggestssomebasicstrategiesonstrengthening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enterprises.Thearticlesimplyretracestheprocessof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ourcountryandappealsthatourcountryshouldnotice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fromallovertheworld.Keywords:enterprise;technologicalinnovation;difficulty;strategy作者简介:1.傅蕴德,1965年生,四川成都人,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在读,化工工程师,现任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被聘为包头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系内蒙古化工学会会员、包头书法家协会会员,个人网页《经济科技撷英网》(http://web.cenet.org.cn/web/econscie)。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知识分子科技创新奖、2000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企业家21世纪创新文库》创新成果二等奖。业绩入编《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共青团中央等主办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在线博览会(网站)-科技英才。通讯地址: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曙光路22号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联系电话:0472-2207032E-mail:fuyunde@sohu.com2.李壬水,1963年生,山西壶关人,大专学历,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曾从事计量、基建、企业改制、办公室管理工作,论文入编《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3.蔚欣,1968年生,山西忻州人,大学学历,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政工师,现任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科研所工会女工委员,曾多年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教学工作,获公司计算机技术比武第二名,多次被企业评为“青年标兵”、“先进生产者”,论文入编《中国科技发展经典文库》。鸣谢:衷心感谢作者之一傅蕴德研修期间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朱强教授;攻读MBA期间导师: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中心)郭晓川教授、王锋正博士在我们研究和撰写论文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精彩文档不容错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