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

ID:2618615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_第1页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_第2页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_第3页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_第4页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 19-20世纪之交,在西方科学和文明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现代传媒业呈现出兴旺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815年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五四运动前,海内外累计出版的中文报刊.L.约有2000余种;从1872年《申报》创办的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至五四运动前,至少有388种文学报刊在社会上发行。现代传媒大规模地介入文学的生产,改变了文学固有的版刻书坊业的传播模式,文学从此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专利,而被纳入了公众参与的公共舆论空间;现代传媒大规模地介入文学的生产,引发了文学作者、文学观念、文学样式等一系列的变革

2、,加速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首先,现代传媒促使文学的作者,即中国文人的转型。现代传媒的大量涌现和迅速普及,加剧了报刊业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即吸收和接纳一批具有相当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和创造力的文人加盟。《申报》在创办伊始,便在《申报纸条例》中就拟定了一个对文人富有吸引力的措施:如有骚人韵士有愿以短什长篇惠教者,如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记事之类,概不取值。这就是说文人可以免费在报纸上发表文学作品。《申报》的这一举措,反响甚为强烈,应征作品更是源源不断,无量数斗方名士,咸以姓名得缀报尾为荣。与此同时,申报馆还为文人提供了从事文字编辑和创作的岗位。从美查与王韬的特殊关系,便可以看

3、出申报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1884年,王韬迁居上海不久,美查便闻其名前往拜访,竭诚邀请其加盟。王韬从始至终亲自参与了申报馆《点石斋画报》的创办工作,并承担了文字方面的写作。王韬在《讼隐漫录自序》中表达了对美查的知遇之恩。他说:尊闻阁主人屡请示所作,将以付之剞劂氏辄复伸纸命笔尊闻阁主人见之,辄拍案叫绝,延善于丹青者即书中意绘成图幅,出以问世,将陆续成十有二卷,而名之日《讼隐漫录》。申报馆以《申报》、《瀛寰琐记》、《点石斋画报》等报刊为平台,聚集了一些颇具才华的优秀文人群体。这也是《申报》能够打开局面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尽管文人最初对新兴的报刊业并没有多大的热情,甚至有些抵触情绪,

4、但是生存环境的变迁,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立场。1906年,延续千余年的中国科举制被废除,从士到官这一进入仕途的纽带被掐断,文人一时间被抛出了体制外。由封建体制的附庸到边缘化,这种失落的心境是难以用文字描绘的。面对着传统文明的日益衰落和域外文明的传人,这种中与西的矛盾,古与今的纠葛,撕扯着、撞击着这一代文人的心灵,从而使得他们人生的历程充满着炼狱般的煎熬。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灵魂蜕变期后,犹如凤凰般的涅槃,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先进分子,敢于面对现实,重新审视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坐标,选择了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而报刊业的兴起,无疑为他们走出困境、谋求新的人生发展道路提供了契机。当时的上海,就聚

5、集着从周边地区前来淘金数量可观的文人群体。清末书画名家高邕在《海上墨林序》中说:大江南北书画士无量数,其居家高隐者不可知,其橐笔而游闻风而趋者,必于上海。如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孙子袁翔甫离职后既作海上寓公,又是多家报纸的自由撰稿人;吴让之、何桂笙、钱昕伯、黄式权等供职于申报馆;戴谱笙主笔上海《沪报》;蔡尔康先任《万国公报》翻译,后主笔《新闻报》、《沪报》,再转入申报馆;孙玉声主笔《新闻报》,后人《申报》、《舆论时事报》;周病鸳任《同文沪报》消闲录主任,高太痴主笔《新闻报》、《沪报》等等。实际上,这一代文人已经脱离了中国文人传统的生存轨迹,转变为商业化城市中以文谋生的市民职业者,即近代

6、城市知识分子的先驱。  物质生活上的相对稳定和精神上新的追求,使得转型后的文人们不再像其前辈那样寄人篱下,依赖帝王达官、商人地主的施舍来完成文学创作,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来自食其力。因此,他们开始显示出一种职业作家的独立意识。李伯元、吴趼人都曾谢绝荐举,不愿入仕途,宁可在报刊当编辑或做自由自在的撰稿人。于佑任说:报馆中人,鄙官而不为者,不知多少也。他们的心态与中国传统文人读书做官或隐逸山林的心态,已经截然不同了。  其次,现代传媒的大量涌现和迅速普及,不仅改变了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同时也颠覆了藏山之文和经世之笔旧的文学观念,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架起了桥梁。在这一变革中,传统文学的

7、封闭形态被打破,旧的文学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两种文化碰撞、激活,不但引入了域外文化的宏阔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了参照系,而且,大量摄入域外文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风格、新方法,使清末民初的文学产生了求新、求变、求实的试验和冲动。(吴祖湘等:《中国近代文学鸟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总序》)1872年,《申报》相继连载了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片断和英国小说家欧文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1873年,《瀛寰琐记》连载了彝勺居士翻译的英国小说《昕夕闲谈》等。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