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8498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5
《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原因和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原因和防治【关键词】胃切除术·脾损伤·脾修补术 我科1996年1月—2005年12月共行胃切除术1362例,其中发生脾损伤28例,发生率为2.06%。笔者总结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原因,并对其防治加以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胃切除术中脾损伤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3岁。发生于胃癌手术19例(67.86%),贲门癌手术6例(21.43%),胃底溃疡手术2例(7.1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1例(3.57%)。术中脾损伤主要表现为左上腹渗血不止或术毕时发现脾有损伤。脾下极脏面撕裂20例(71.43%),脾上极脏面撕裂6
2、例(21.43%),脾门撕裂2例(7.14%)。按照2000年第6届全国脾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Ⅳ级分法,Ⅰ级26例,Ⅳ级2例。1.2 处理方法 所有脾损伤均在手术中发现,并给予及时处理。其中行脾修补术12例,明胶海绵+医用胶粘合2例,止血纱布+医用胶粘合3例,行脾切除术11例;术中观察30min,无明显出血,左膈下留置胶管引流。术后观察72h,无出血后拔除膈下胶管引流。切除的脾脏做病理组织学检查。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生再出血、膈下感染、吻合口瘘、休克等并发症。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切除的脾脏中3例为淤血性脾肿大。3 讨论3.1 脾损伤原因3.1.1 解剖原因 脾脏质地较脆,富
3、含血管和淋巴组织,通过脾胃、脾结肠、脾膈和脾肾韧带等固定于左上腹部,对脾脏起保护作用。但在胃切除术操作过程中,这些韧带传导拉力,易造成脾撕裂伤。脾下极前方和脾门与胃之间有条索状的脾胃束带(Lieno-omentalband),在切断左侧大网膜时可因牵拉过度造成脾撕裂伤。本组病例因牵拉脾胃束带造成脾下极撕裂伤20例,占71.43%。3.1.2 病理原因 本组病例年龄较大,脾退行性变,脆度增加;恶性病变多,肿瘤局部浸润粘连,局部解剖不清;脾肿大或脾周围炎致脾与胃粘连紧密;大网膜缩短,质脆;手术范围大,操作复杂,脾损伤发生率较高。病理性脾术中即使是Ⅰ级损伤,也很难修补成功,本组3例切除
4、脾脏的病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淤血性脾肿大。对切除的脾脏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发现病理性脾,对减少医疗纠纷有重大意义。3.1.3 麻醉方法的选择 我院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2.06%),与麻醉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关系。2000年前我院行胃切除术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肌肉松弛差,术野显露困难,牵拉过度,脾撕裂伤发生率为2.9%(17/586)。2000年后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脾损伤发生率降至1.42%(11/776)。3.2 脾损伤的预防 胃切除术中脾损伤的预防措施主要为熟悉局部解剖知识;选择合适的切口;选择有效的麻醉方法,确保腹肌松弛、术野显露满意;严格按照手术原则及操作规程施
5、行手术;左上腹尽量不用深拉钩,避免强力牵拉和盲目止血;离断左侧大网膜时避免过度牵拉胃和脾胃束带,尽早离断脾胃束带是预防脾损伤的良策[1];离断脾胃韧带时,良性病变尽量靠近胃壁,恶性病变如脾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应将脾列在根治范围内。3.3 脾损伤的处理 胃手术中脾损伤后,不能追求单一保脾手术或单一切除手术,应根据基础疾病的类型,脾损伤程度及患者的身体条件来决定手术方案。3.3.1脾修补术胃切除术中脾损伤时,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第二”的原则下,尽量保留脾脏。随着研究的深入,脾脏的抗感染、抗肿瘤、增进免疫等功能得到更全面的认识,脾损伤后保留脾脏的观点已被外科医生接受。医源性脾损伤
6、一般较轻微[2],且外科手术水平不断提高,保脾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如仅脾包膜撕裂伤,可用止血纱布+医用蛋白胶粘合止血。浅表脾实质裂口,以涂有石蜡油的2-0肠线在距出血处1~1.5cm处行“U”型缝合或“8”字缝合,打结时采用“原位结”,松紧适度,不应对脾有任何切割和撕拉,以明胶海绵充垫于线与脾之间。缝合后仍有小量渗血可再喷涂医用蛋白胶。本组28例脾损伤中Ⅰ级损伤26例,17例修补成功。3.3.2 脾切除术 本组脾损伤中脾门损伤2例,淤血性脾肿大3例,缝合修补失败6例。修补失败的病例均为高龄的恶性肿瘤患者,脾脏质脆,修补术后仍出血不止,明胶海绵、止血纱布、医用胶粘合后观察30~6
7、0min仍有出血,终行脾切除术。术后无再出血及膈下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个月~10年,未发现暴发性感染。 胃切除术中脾损伤并非少见,应引起术者的重视,关腹前一定探查脾脏有无损伤,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