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

ID:2618248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_第1页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_第2页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_第3页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_第4页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关键词】肢痛症;中药疗法;投药,口服;洗剂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阵发性肢端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潮红、肿胀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特征的肢端血管扩张性疾病。1992-06—2003-08,我们采用中医药为主内外合治红斑性肢痛症46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1]确诊。①肢体阵发性红、肿、热、痛和遇热加剧,遇冷缓解;②发作间歇期,局部动脉搏动增强或正常;③热水诱发性试验阳性(将两手或足浸入32~36℃的水中,见红、肿、热、

2、痛发作者)。  1.2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本院脉管科患者,门诊31例,住院15例;男19例,女27例;原发性肢痛症32例,继发性肢痛症14例(继发于动脉硬化闭塞症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痛风2例、煤气中毒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糖尿病2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发生于手部17例,足部29例。  1.3治疗方法  1.3.1中药治疗①中药内服。基本方:生地黄60~100g,赤芍药30~60g,牡丹皮15g,络石藤、薏苡仁各30g,黄芩15g,延胡索10g,炒栀子15g,玄参30~60g。热邪重加生石膏100g、

3、忍冬藤50g、蒲公英30g、黄柏12g、知母15g;湿邪较重加泽泻30g、茵陈20g;有瘀血加丝瓜络10g。日1剂,水煎服。②中药外洗。药物组成:槐花15g,马齿苋60g,商陆15g,苦参20g,玄参60g。每日1剂,加水2000mL煎沸15min。待水温降低到10℃左右开始泡足,以后逐渐加温直到患者能够忍受的程度,每次泡20min,每日2次。  1.3.2西医辅助治疗白细胞计数增高配合红霉素0.4g,每日4次口服;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煤气中毒合并红斑性肢痛症,配合肠溶阿司匹林0.3g,每日3次口服;糖尿

4、病配合弥可保口服等;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配合芬必得或布洛芬口服等。重症患者可予清开灵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  1.4疗效标准(自拟)临床治愈:烧灼样疼痛及红、肿、热、胀等全部消失,遇热、活动、站立后无发作;显效:红、肿、热、痛等消失,局部色素仍存在;有效:症状明显改善,遇热后症状仍复发;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2结果  本组46例,临床治愈38例(原发性肢痛症32例,继发性肢痛症6例),占82.60%;显效4例,占8.69%;有效2例,占4.35%;无效2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  3典型病例

5、  彭某,男,57岁。1995-10-12初诊。双足烧灼样疼痛肿胀20日。20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烧灼样剧痛,呈阵发性,每日数次,入夜尤甚,难以入睡,将双足放入冷水中能自行缓解。刻诊:一般情况好,痛苦面容,双下肢及足背指凹性水肿,足部有红斑,触之灼热,足背及胫后动脉洪数有力,寸口脉数,舌红绛,苔黄腻。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正常。西医诊断:红斑性肢痛症。中医诊断:血痹。辨证属阴虚络热血瘀。治宜凉血养阴,清热利湿。①中药内服。药物组成:生地黄100g,黄芩、忍冬藤各50g,泽泻30g,赤芍药、薏苡仁各30g,蒲公英15g

6、,丝瓜络10g,延胡索10g。每日1剂,水煎服。②中药外洗。药物组成:槐花15g,马齿苋60g,商陆15g,苦参20g,玄参60g。加水2000mL煎沸15min,待凉后浸泡患足20min,每日1剂,每日2次。用药第1日后疼痛减轻,晚上可以休息;第3日后疼痛明显减轻,水肿明显消退;连续治疗8日,诸症悉除,可以下地活动而无不适,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4讨论  红斑性肢痛症病因病机目前尚未明了。可能与寒冷导致肢端毛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由于肢端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显著增加,局部充血,血管内张力增高,压迫或刺激动脉

7、及邻近神经末梢而致病[2]。由于病因不明,西医只能对症治疗,因此疗效欠佳。红斑性肢痛症属中医学血痹、热痹范畴。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有“脚板红"和“手足痛"的描述,《疡医大全·奇病部》指出“人脚板中色红如火,不可落地……火聚于足心而不散,故经岁经年不愈也"。《素问·逆调论》有“人有四肢苦烦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等记载。为五脏之火,尤其是心肝之火聚于手足心,郁而不散,灼及络脉,使络脉之血沸腾,煎熬津液而出现阴虚络热血瘀。治疗上应针对病因,清其络脉之热,增其匮乏之阴液,安其沸腾之血,化其络脉之瘀血。“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致络

8、脉瘀滞。我们根据热入血分最易致瘀及动血的特点,治疗当以滋阴降火、清肝利湿、凉血化瘀为原则,标本兼治,随症加减。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赤芍药、牡丹皮均入肝经,相须为用作用增强,赤芍药以清血分实热、散瘀血见长,牡丹皮善清血热,又活血,有凉血散瘀之功,使血流通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共为君。栀子既轻清上行泻肺火、去肌表热,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