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教材

中药炮制学教材

ID:26181002

大小:961.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1-25

中药炮制学教材_第1页
中药炮制学教材_第2页
中药炮制学教材_第3页
中药炮制学教材_第4页
中药炮制学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其任务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中成药中炮制的研究,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并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

2、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火制)。  3.饮食文化的影响  如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制)。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

3、—炮制振兴、发展时期。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检验的基本法规,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以上有关规定执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各药项下列"炮制"项,并在附录中列有"中药炮制通则"专篇。是国家级的炮制标准。  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颁布于1988年,作为暂行的部颁标准,但未真正实行。   3.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对饮片的外观、片型、净度、水分等加以规定,为部颁标准(行业标准)。   4.中药炮制具有传统性、地域性、经验性的特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4、大多制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规范》,作为各地饮片生产、经销部门的执行依据,为地方标准。第二章炮制与临床疗效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是炮制后的中药饮片,而不是原药材。通过炮制,可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医生要提高疗效,根据辨证论治,选择恰当的炮制品是十分重要的。炮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而中药炮制的各个操作步骤均能影响其质量。必须注意药物的净制、切制、加热、辅料等与药效的关系。  清代《修事指南》的作者张仲岩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而汤方无准,病症不验也”。这段话反映了炮制与药性、医疗活动、临床疗效的关系。强调了临床用药必

5、须注意炮制品药性的改变以及炮制品的选择应用,以对症下药,取得疗效。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是由中医用药的特点所决定的。  1.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施治的基础。  2.中药成分复杂,常一药多效。  3.炮制品种的选用,明确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特点。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古代是医药一体,很多医家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对药物有深入的研究。他们在运用中药时,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如明?《医学入门》在叙述栀子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时云:“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清?《本经逢原》在论述香附各种炮制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时指出:“

6、入血分补虚童便浸炒;调气盐水浸炒;行经络酒浸炒;消积聚醋浸炒;气血不调,胸膈不利,则四者兼制;肥盛多痰,姜汁浸炒;止崩漏血,便制炒黑;走表药中,则生用之。”由此可见,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炙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1.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于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行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如八角茴香中混入莽草,黄芪中混入狼

7、毒,贝母中混入光菇子(丽江慈菇),天花粉中混入王瓜根等,这些异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或者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药材切制前须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但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至关重要。若浸泡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不利影响。若饮片厚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会出现易溶、难溶、先溶、后溶等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如调和营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