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

ID:26180346

大小:7.45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11-25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_第1页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_第2页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_第3页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_第4页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康复 ---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评估2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干预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干预系统4主要内容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1情绪与行为情绪:个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态度体验行为:个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情绪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两者密切相关。3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2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定义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通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的行

2、为特点: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4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5障碍行为后果分类控制程度分类障碍程度分类障碍行为特征分类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轻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并不明显,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害羞或爱乱发脾气的儿童可能伴随有某些焦虑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咬手指头、不自觉地扯自己

3、的头发等轻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可较快得到矫正,并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年龄的增长而自行转变6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中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伴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表现的儿童中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多属于非社会性行为,而非反社会行为由于不良行为方式尚不顽固,经过一定的特别教育也能获得较好的矫正效果。7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情绪状况极差,不良行为习惯较顽固的儿童由于多方面原因,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可能已经形成反

4、社会性的行为习惯,如虐待、偷窃等,这些不良行为的矫正通常需要特定的条件和较长时间的教育。8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超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由于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过分地控制,从而表现出害羞、焦虑、孤独、胆怯等行为特征通常很不合群,从而失去了许多与人交往沟通的锻炼机会女孩占比例较大低控制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缺乏控制,在行为上表现出多动、侵犯、攻击等行为特征通常习惯将自己受到的挫折发泄到同伴和他们身上男孩占比例较大9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非社会性行为小

5、范围内的、对社会影响程度不大的行为非社会性行为比反社会性行为较容易教育和矫正反社会性行为违反了社会生活的准则,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并为社会所不容的行为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已属于社会犯罪的范围,少管所收容的青少年,多为反社会的行为表现10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破坏性行为障碍多动症品行障碍情绪压抑型障碍儿童焦虑障碍儿童抑郁症儿童恐怖症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11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3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排泄障碍儿童期睡眠障碍学习和交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

6、smSpectrumDisorder)典型孤独症的主要症状: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非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12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4情绪与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遗传因素:遗传(气质、近亲结婚)、脑损伤、生物化学失衡和生理残疾等心理因素: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家庭因素: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学校因素:学校风气、

7、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5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不协调1)认知内容与认知过程的不协调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本身的不协调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的不协调弗斯廷格(1957)认为,个体认知的不协调将会产生焦虑和其他类型的情绪失调和行为失控(认知失调理论)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三者的不协调认知不能对情绪和行为产生控制的效果,或者说认知导向在稳定情绪和制约行为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行为结果未能及时反馈

8、到认知结构中,以增加认知的合理性14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1.5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挫折感弗里德兰德等人的研究认为,人们在摆脱挫折带来的心理冲突时常采用两种错误的方法:一是借用幻想来避现实,并从中获得满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