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

ID:26162434

大小:2.58 MB

页数:601页

时间:2018-11-25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_第1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_第2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_第3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_第4页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1/8/61中国教育史2021/8/62前言一、《中国教育史》的性质·史学→专题史(专门史)·教育科学→教育通史二、《中国教育史》的内容·教材:“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学术领域:通史、问题史、交流史、关系史2021/8/63三、《中国教育史》的价值·工具价值:古为今用·学科价值:去伪存真四、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中国教育史》的历史·为形成教育思维提供素材2021/8/64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一、中国教育的起源·“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中国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培养生产劳动者·教育权利与机会均等,男

2、女受教育(内容)的不同,因于生理差异而非等级尊卑·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经验,生活习俗,宗教礼仪,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专门教育场所·教育者:老者为师;长者为师2021/8/65第二章夏、商、西周的教育一、夏代的教育·“为政尚武”与“以射造士”·夏代的学校中央:序地方:校二、商代的教育·“以乐造士”·商代的学校:除了继承夏代遗产外,有所创新,如瞽宗——商代特有的学校2021/8/66三、西周的教育·“以礼造士”与“学在官府”·西周的学校国学:大学、小学乡学·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六艺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特色:文武兼备、知能兼求、教有所别六艺的历史影响:“六

3、艺”不仅是教育内容,而且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成为后世儒家学者谈论教育改革的范本。2021/8/67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官学衰废·官学状况春秋时期,官学见于史书记载者仅有两事:1.鲁僖公修泮宫2.子产不毁乡校·官学衰废的原因二、“学在四夷”与私学兴起·私学兴起的原因1.教育变革的内在要求2.与“士”阶层地位的变化密切关联2021/8/68·私学的历史影响私学的产生,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1.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樊篱,使教育从政治活动中逐渐摆脱出来,成为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完成了学校教育与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教师专业化”的开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2

4、.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扩大了受教育对象。3.创造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繁荣时期。2021/8/69三、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历程·稷下学宫的性质与特点1.性质a.官学之下是私学,私学之上是官学,官私合办b.集教学、研究、育人、谘议为一体2.特点a.学术自由b.待遇优厚·稷下学宫的历史影响2021/8/610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一)儒家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1.生平与教育活动a.“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b.政治上失意:委吏、乘田;中都宰、司寇(兼摄相事);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政治抱负之地。c.教育上获得巨大成功:“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藉“学而不厌

5、,诲人不倦”的精神,深受学生爱戴。d.孔子的谥号:“尼父”(鲁哀公十六年);“褒成宣尼公”(汉平帝元始元年);“文宣王”2021/8/611(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顺治二年);“万世师表”(康熙年间)e.孔子的历史贡献开办私学,加速了“学术下移”。删定古籍,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2.教育观a.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作用:“庶-富-教”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意义:“性相近,习相远”针对“天命论”,揭示受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庸》佐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2021/8/61

6、2b.教育目的论培养志于道的“君子”或“君子儒”:修己以敬,以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针对“不学而仕、学而不仕”反对“世袭制”,憧憬“贤人政治”c.教育对象论“有教无类”针对“有教有类”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有教有类”表现为:对内:被统治阶级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对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戎狄蛮)2021/8/613就孔子招收的学生成分来看,其不折不扣地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尽管有所谓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规定。南郭惠子:“夫子之门何其杂也?”3.教学论a.教学过程“学-思-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

7、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b.教学内容“四教”:文、行、忠、信“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荀子《劝学》篇中始尊为“经”,故后世有“六经”之称谓。2021/8/614“教育的非宗教性”c.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4.德育论“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