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06453
大小:49.2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4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长江大学中国教育史重点1.学校萌芽的传说(“成均”“庠”的功能)P9关于学校的传说,首先,氏族部落联盟时,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贵者重视音乐修养,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乐师掌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之为成均,成均并非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不以生产劳动为内容,教育和学者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学习的人。其次,古史中还有虞氏之学为“痒”的传说。孟轲说:“痒者,养也”,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任务,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这种活动就要老人方便,一般在养老地方进行,所以痒也为教育场所。由
2、此可见,成均或痒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的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虽然不是正是学校,但它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产生奠定基础。2.夏、商、西周官学的基本特点。P11-P22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为“学在官府”。教师由官吏兼任,即“官师合一”。西周建立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3.六艺教育P22六
3、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之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用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的内容广泛,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皆为包括;“乐”受到高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和舞蹈;“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指的是文字读写;“数”指的是算法。六艺的特色:文武兼备、知能兼求、教有所别六艺
4、的历史影响:“六艺”不仅是教育内容,而且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成为后世儒家学者谈论教育改革的范本。4.孔子人性论P301、孔子提倡:“性相近,习相远”,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差别。2、从“习相远”的观点出发,孔丘认为,人要发展,教育条件很重要,“烧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人应当钟声不断受教育,这样才是知识的站我和道德的修养不至于停顿,倒退,还认为认得生活或经营当受到重视,应争取积极因素的影响,派出小计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居住环境的选择,另一方面强调社交的选择。3、把人
5、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中人的部分,中人是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他们谈高深的学问。这也是孔子人性论的一个缺憾。教育的作用 P30① 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社会作用)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不一定直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活动。 ②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提高文化。他还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甚至认为在不
6、得已时,食、兵都可去,民信不可失。 ③治理国家只靠政令、刑律,不如德治和礼教,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 历史影响p47(1)、积极意义(1)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2)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4)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了条件。(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6)总结教
7、育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思行形结合。(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11)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12)要有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2)、消极意义(1)过分太高教育的地位,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在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时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传统思想。(2)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也并不是主张人人平
8、等的接受教育,他依然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