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

ID:2615762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_第1页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_第2页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_第3页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_第4页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高一语文必修1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3.了解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学习】1.作品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他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市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许多   10—2职业。 

2、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创作了长篇《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

3、国的“尤利西斯”。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陷入怀疑的绝望之中,他的《东方之行》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新-课-标-第-一-网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他想念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探索。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而细腻。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本文是赫尔曼•黑

4、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2.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黑塞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东方哲理情有独钟,《易经》、《老子》、《道德经》等让他意乱情迷。黑塞一生致力于东方或中国研究。从1907年他为贝特格的《中国笛》所写的书评算起,到1959年发表的《中国传奇》为止,52年间,他对中国研究的成果不仅见于诗歌、小说、童话创作,而且还反映在传奇、寓言、成语故事以及为中国哲学、文学的德译本所写的诸多书评或小

5、品文中。1911年9月至12月,他游历了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由于“辛亥革命”他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宿愿。虽然与中国擦肩而过,但他自认为,“亚洲之行最主要的、也许可以说最强烈的印象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比较,印度人的世界虽然色彩斑斓,却一切全都分崩离析。在东方,唯一令人钦佩的是中国人”。他的小说《席特哈尔德》讲的是一名印度佛教贵族的儿子是怎样超然地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和人生道路的故事。黑塞知道如何在凡尘世界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一个存在各种可能性的社会中,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因此重要的是正确认识

6、自己的极限,毫无畏惧地走自己的路。他写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社会,但最后却“跑到中国”去了。他在作品快结束时写道:“那人穿着印度服装,他启程时是婆罗门和佛陀,却结束于‘道’。”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黑塞在《席特哈尔德》中所写的不仅是老子的学说,而且也向读者展现了老子本人。《玻璃球游戏》里的中国长老是公认的黑塞自画像,而那音乐大师更是老子的化身。然而,中国东方化毕竟只是黑塞的一种寄托,而黑塞始终是德国人,西方人。3.字音狭隘() 跋涉(   ) 沉溺( )慰藉(  )戕(  )害 赤裸裸( )麻痹( ) 恢( )宏 消遣( 

7、) 时髦( ) 符箓( )4.多音字                     shuò   钥         藉       数 shù                shú                       5.分辨字形  径       销        彩        蓬 胫       消        茶        篷6.质疑【课堂学习】1.第一部分第一段中,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

8、,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3.第二部分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