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99272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李静【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
2、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四、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3、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诵读——感知——体会——涵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回顾《清平乐·村居》学生背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你们能说出这首词的作者吗?生:
3、辛弃疾精品资源完全免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
4、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闯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三、倾
5、情诵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师:播放朗读音频。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生:朗读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而喝彩!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师: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分析题目——登高之作。请回忆
6、以前所学的登高之作?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师: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南归已12年了,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分析词的上片精品资源
7、完全免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师:我们先来读词的上片。(生齐读)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借景抒情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8、。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