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ID:26095115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_第1页
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_第2页
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_第3页
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_第4页
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深化学术规范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张文显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既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倡导理论创新,也需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多次开展学术规范化大讨论,不断呼唤学术规范化。在《学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书评》等杂志的推动下,中国学术界开展了一场以“中国学术规范化”为名的运动,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学术规范化。2005年教育部在学术界新一轮学术规范讨论和呼唤的高潮中,并为了应对接二连三发生抄袭、剽窃事件,出台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对学术规范的讨论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哲学社会科

2、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学术规范问题,深刻反思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面临的学术规范积弊,并怀着“忧患意识”,去大力倡导学术规范建设,积极探索学术规范化的有效途径。一、问题与症结倡导并深入进行学术规范建设,首先是因为学术领域依然存在大量违反学术规范的现象,扰乱了学术秩序,并且有蔓延的趋势。在当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违犯学术规范(或曰学术失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1)学术浮躁,急功近利,不劳而获,抄袭、剽窃,并且从隐蔽向明目张胆发展,一些学者(包括研究生在内)根本不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和知识产权,甚至没有任何底线地抄袭和剽窃整篇论文、整部著作;2)缺乏

3、科学的学术评价标准和机制,以致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等学术赝品充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低水平重复研究,不仅造成学术精力、学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败坏了学术风气;3)缺乏严肃而深刻的学术批评和对话。富有理论交锋和学术碰撞的8批评和对话是学术进步的必由之路。然而,我们的这条路却很窄、很短,目前学术领域互相吹捧、互相炒作之风愈演愈烈,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强烈反感,到了需要综合治理的地步。其次是因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处于“转型期”。从行政主导型科研向学者自主科研转变,从小生产(个人单干、夫妻店等)向大生产(团队分工协作、甚至团队与团队、团队与社会、国内与国外协作等)转变,从粗放式科

4、研向精细化科研转变,从引进型科研向创新性科研转变,从知识生产及其载体(知识类型)的单一性向知识生产及其载体(知识类型)的多样性转变,等等。在这个转型期,出现了许多“规范真空”,致使许多学术活动和学术关系没有必要的规范调整,是非、权责界限模糊,学术纠纷不断。第三是因为学术失范已经成为制约和妨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首要因素和内部性因素。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曾经是政治性质的障碍。那个时候,政治禁区比比皆是,姓“资”姓“社”、“马”与“非马”的政治标准造成学者们思想禁锢、头脑僵化、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发现真理和传播真理的道路上踏步不前,甚至倒退。进

5、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扫除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政治障碍,解放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生产力,可以说妨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政治因素已经基本清除。当下,影响、制约和妨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内部性,其中学术失范是最大的障碍。8第四是因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的学术失范(违反学术规范)的现象,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界也造成了非常消极而负面的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形象与社会声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和更加深入的层次展开,也随着全球化

6、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开放度与全球合作更加普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也更为频繁,我国学者对国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了解和学术吸取也相对比较便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部分学者利用自己的学术和外语优势,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抄袭剽窃,不仅在国内学术界而且在国际学术界都产生了非常恶劣的消极影响,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学术形象与学术声誉。总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上述失范和失序现象从反面说明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郑重提出学术规范建设,根本目的是保障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

7、二、前提与反思学术规范化建设的前提是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化”。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在“教科书哲学”的背景下,哲学主要地并不是作为“学术”来研究,还有什么“学术规范”问题可言呢?是啊,如果哲学社会科学不被作为“学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是作为“学术”,那就不存在“学术规范”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化首先是要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科学、作为学问来对待。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学问也就相应地分为两类。一些对哲学社会科学有偏见的人不承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