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

ID:26069162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_第1页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_第2页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_第3页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_第4页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freel)2。正常范围是18.5~22.9;23~24.9为超重;25~29.9为Ⅰ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40是Ⅲ度肥胖。1.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的标准分为5型2。其中胃热湿阻型主要表现:肥胖,头胀,眩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数,苔腻微黄,舌质红。具备其中2~3项或以上,舌脉象基本符合者,即可诊断为胃热湿阻证。1.3入选标准因肥胖的程度、性别、年龄等对减肥疗效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故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分层更加细化。BMI

2、≥25且≤39.9;符合胃热湿阻型分型标准;年龄18~65岁;女性;坚持穴位埋线治疗连续2个疗程。1.4排除标准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8岁者;继发性肥胖患者;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最近3个月接受其他任何方法减肥者。1.5一般资料对2009年1-6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减肥病历进行人工检索,其中符合上述入选标准有35例。治疗期间,提倡低脂、高纤维复合碳水化合物饮食,按低热量(2480kJ/d)、高蛋白(占总热量的52%,每日不少于35g)、高纤维素饮食表饮食,限制饮酒、高脂、高糖饮食,每日做30min有氧运动。但由于患者的个体生活条件及自

3、律性的差异,部分患者未能按照医生的建议改善饮食方式,故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做到调整饮食方式将上述病例分为2组,来进行回顾性分析穴位埋线减肥的疗效。其中能按照医师的建议改善饮食方式的有16例,称为甲组;因各种原因未能改善饮食方式有19例,称为乙组。甲组平均年龄为(34.75±7.85)岁,乙组平均年龄为(37.63±4.71)岁,2组年龄比较,方差齐性检验F=2.77,P=0.0419,方差不等用非参数秩和检验,Z=-1.2106,P=0.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Ⅰ度肥胖5例,Ⅱ度肥胖11例;乙组Ⅰ度肥胖3例,Ⅱ度肥胖16例,2组

4、肥胖度比较,方差齐性检验F=1.63,P=0.3201,方差相等用T-Tests检验,t=1.07,P=0.2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治疗方法取穴:中脘、天枢(双)、气海、丰隆(双)、带脉(双)、梁丘(双)。操作:患者仰卧位,暴露所需埋线部位,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消毒好的线体,置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根据进针部位不同,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下,并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进一步伸入到穴位适宜深度。在获得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出针后

5、,立即用干棉棒压迫针孔片刻,并敷医用胶贴。继续下一穴位操作。10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均使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及生物可降解的PGLA线体。1.7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的体重、BMI、腰围、腹围、臀围的变化情况。腰围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腹围测量位置:经肚脐的腹部水平围长。臀围测量位置:前经耻骨联合,两侧经股骨大转子,后经臀部最突出处围长。测量时将软皮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cm,体重称最大称量120kg,最小刻度0.1。1.8疗效标准参照全

6、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3。女性痊愈:BMI≤26;显效:BMI下降≥4,但尚未达痊愈;有效:2≤BMI无效:BMI2。1.9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偏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2结果2.12组治疗前后体重、BMI比较(见表1)2.22组治疗前后腹围、腰围、臀围比较(见表2)表1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比较(—(—I)±

7、s)表2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腰围、臀围比较(—(—纯)±s,cm)2.3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指标变化值的组间比较(见表3)表3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指标变化值组间比较(—(—标)±s)表3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2组的体重、BMI、腰围、腹围、臀围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的体重、BMI变化值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腰围、腹围、臀围变化值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2组总疗效分析(见表4)表4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总疗效比较例(%)表4显示,2组肥胖症患者治

8、疗后均有一定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说明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肥胖是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结果,其中胃热湿阻型多为轻中度肥胖患者,多因胃热盛嗜食肥甘,食欲旺盛摄入量增加,食积郁而酿湿化热,炼液成痰,脂积湿阻,痰热湿浊膏脂聚集而发。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分析论文.freel)2。正常范围是18.5~22.9;23~24.9为超重;25~29.9为Ⅰ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40是Ⅲ度肥胖。1.2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的标准分为5型2。其中胃热湿阻型主要表现:肥胖,头胀,眩晕,消谷善饥,肢重,困楚怠惰,口渴,喜饮,脉滑数,苔腻微黄,舌质红。具备其中2~3项或以上,舌脉象基本符合者,即可诊断为胃热湿阻证。1.3入选标准因肥胖的程度、性别、年龄等对减肥疗效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故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分层更加细化。BMI

2、≥25且≤39.9;符合胃热湿阻型分型标准;年龄18~65岁;女性;坚持穴位埋线治疗连续2个疗程。1.4排除标准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8岁者;继发性肥胖患者;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最近3个月接受其他任何方法减肥者。1.5一般资料对2009年1-6月本院针灸科门诊减肥病历进行人工检索,其中符合上述入选标准有35例。治疗期间,提倡低脂、高纤维复合碳水化合物饮食,按低热量(2480kJ/d)、高蛋白(占总热量的52%,每日不少于35g)、高纤维素饮食表饮食,限制饮酒、高脂、高糖饮食,每日做30min有氧运动。但由于患者的个体生活条件及自

3、律性的差异,部分患者未能按照医生的建议改善饮食方式,故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做到调整饮食方式将上述病例分为2组,来进行回顾性分析穴位埋线减肥的疗效。其中能按照医师的建议改善饮食方式的有16例,称为甲组;因各种原因未能改善饮食方式有19例,称为乙组。甲组平均年龄为(34.75±7.85)岁,乙组平均年龄为(37.63±4.71)岁,2组年龄比较,方差齐性检验F=2.77,P=0.0419,方差不等用非参数秩和检验,Z=-1.2106,P=0.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Ⅰ度肥胖5例,Ⅱ度肥胖11例;乙组Ⅰ度肥胖3例,Ⅱ度肥胖16例,2组

4、肥胖度比较,方差齐性检验F=1.63,P=0.3201,方差相等用T-Tests检验,t=1.07,P=0.2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治疗方法取穴:中脘、天枢(双)、气海、丰隆(双)、带脉(双)、梁丘(双)。操作:患者仰卧位,暴露所需埋线部位,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消毒好的线体,置于埋线针针管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根据进针部位不同,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下,并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进一步伸入到穴位适宜深度。在获得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出针后

5、,立即用干棉棒压迫针孔片刻,并敷医用胶贴。继续下一穴位操作。10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均使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及生物可降解的PGLA线体。1.7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的体重、BMI、腰围、腹围、臀围的变化情况。腰围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腹围测量位置:经肚脐的腹部水平围长。臀围测量位置:前经耻骨联合,两侧经股骨大转子,后经臀部最突出处围长。测量时将软皮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cm,体重称最大称量120kg,最小刻度0.1。1.8疗效标准参照全

6、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3。女性痊愈:BMI≤26;显效:BMI下降≥4,但尚未达痊愈;有效:2≤BMI无效:BMI2。1.9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偏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2结果2.12组治疗前后体重、BMI比较(见表1)2.22组治疗前后腹围、腰围、臀围比较(见表2)表1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比较(—(—I)±

7、s)表2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腰围、臀围比较(—(—纯)±s,cm)2.3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指标变化值的组间比较(见表3)表3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指标变化值组间比较(—(—标)±s)表3显示,治疗1个疗程后,2组的体重、BMI、腰围、腹围、臀围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的体重、BMI变化值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腰围、腹围、臀围变化值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2组总疗效分析(见表4)表42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总疗效比较例(%)表4显示,2组肥胖症患者治

8、疗后均有一定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说明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肥胖是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结果,其中胃热湿阻型多为轻中度肥胖患者,多因胃热盛嗜食肥甘,食欲旺盛摄入量增加,食积郁而酿湿化热,炼液成痰,脂积湿阻,痰热湿浊膏脂聚集而发。故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