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65621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3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3例作者:孟凡志张启博菅振刚【关键词】灌肠;结肠炎,溃疡性;中药疗法;投药,口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本病较顽固,不易彻底治愈。2003-06—2006-06,我们应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3例,并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3例均为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16~62岁,平均42.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平均5.6年;其中
2、直肠病变19例,直乙状结肠病变25例,左半结肠病变14例,全结肠病变5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4年,平均4.8年;其中直肠病变9例,直乙状结肠病变21例,左结肠病变8例,全结肠病变2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标准》[1],并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1.3.1.1中药口服治疗 予溃结汤。药物组成:黄连6g,仙鹤草30g,黄芩1
3、0g,木香10g,白芍药15g,当归10g,枳壳10g,炮姜炭10g。大便出血明显加炒地榆、茜草根、大黄炭;胃脘痞闷,大便黏液多,舌苔腻加茯苓、薏苡仁、苍术、厚朴;脘腹冷痛、畏寒肢冷加淡附子、干姜、肉豆蔻;面黄、乏力、纳差加党参、焦白术、山药、鸡内金;大便滑脱不禁加乌梅、诃子、石榴皮。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400mL,分早晚2次温服。15日1个疗程,可连服2~4疗程。 1.3.1.2中药灌肠治疗 灌肠方:地榆10g,石菖蒲30g,白及10g,马齿苋30g,苦参10g,煅牡蛎30g。水煎2次取汁约100mL,治疗加温30~37℃保留灌肠,灌肠前先排
4、空大便,将准备好的灌肠液装入输液瓶,药瓶连接输液管和一次性导尿管,导尿管前端涂液体石蜡或食用菜油,排尽输液管内气体,由肛门缓慢轻柔插入,一般约20~25cm,以不超过30cm为宜,调节滴数,控制在50~60滴/min。液体滴完后嘱患者腹卧位2h左右,直肠滴入最好在睡前进行较好,每晚1次。 1.3.2对照组 柳氮磺胺吡啶1.0g,每日3次口服;替哨唑0.5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进行直肠滴入每晚1次。 1.3.3疗程及其他 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用药期间,要求
5、患者饮食清淡、富营养、易消化为主,忌食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1.4疗效标准[1]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粪常规化验正常,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留有疤痕;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大便2~3次/日,大便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改善或轻度水肿;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大便常规检查及肠镜检查均无好转。 2结果2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2组疗效比较例(略) 3讨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本病的发生既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该病属中医学泄泻
6、、痢疾、便血范畴,其病机主要是湿热浊邪蕴结肠腑,气血壅滞,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脓血。湿热是病之根源,久累及脾、肾,伤气、伤阴、伤阳,加之饮食不慎,复感外邪等,出现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溃结汤中黄连、黄芩清热泻火,解毒止利,且可坚阴厚肠;当归、仙鹤草活血止血;木香、枳壳行气消滞;白芍药苦酸柔肝,缓急止痛;木香辛苦入大肠经,行气止痛;炮姜温肠止利,与黄连相配,辛开苦泄。灌肠方中地榆清热解毒,凉血止利;白及性黏,能生肌止血,消肿敛疮,用之保护肠黏膜,减少有害因子对肠道刺激;石菖蒲散风祛湿,开窍理气活血,气味芳香,能悦脾;马齿苋、苦参清热解毒;牡蛎收敛止泻。灌肠方
7、能直达病所,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加皮质激素口服或局部应用氨基水杨酸类、类固醇制剂保留灌肠,虽可以缓解病情,但停药复发率较高,治疗时间长,许多患者不能耐受该类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并发症,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皮疹、白细胞减少、骨质疏松等。通过多年观察,应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而且疗程短,症状改善快,无副作用,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