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晚清小说翻译中的政治倾向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晚清小说翻译中的政治倾向性[浅析晚清小说翻译中的政治倾向性]浅析晚清小说翻译中的政治倾向性邵红杰 摘要:小说翻译是文学作品再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浅析晚清小说翻译中的政治倾向性。选择什么样的翻译材料及文本,利用什么样的翻译技巧及策略才能表达再创作者的目的及意图,对所翻译的小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的小说翻译者们就是利用这种译入语的意识形态在其所再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凸现出自己的政治倾向性,从而进行文化移植。关键词:晚清小说;翻译特点;政治倾向性 作者简介:邵红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郑州450011)。 一、引言由于文学作品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阶
2、层的差异性,创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立场的约束。这些作品从头至尾、从内到外无不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创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小说翻译也是文学作品再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选择什么样的翻译材料及文本,利用什么样的翻译技巧及策略才能最佳表达再创作者的目的及意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晚清时期的小说翻译者们就是利用这种译入语的意识形态可接收的形象进行文化移植。二、翻译文本的选择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小说历来被视为是一种娱乐工具受到封建文人的轻视,被认为是“雕虫小技”,在文学多元系统内只处于边缘地位,位于中心地位的则是诗歌。20世纪初,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我国的
3、大门之后,不断进行武力侵犯,大有亡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人物提出了西学救国的主张。改良主义者为达到救国的目的,将翻译外国小说变成了颠覆传统文学秩序和价值观的工具。1898年,梁启超在其《译印政治小说序》一文中介绍了政治小说,并进一步阐释了小说翻译的目的和重要性。1902年他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小说》第一卷,第一期),文中将他的翻译外国小说,推动社会进步,改造社会的政治思想作了进一步解释:“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
4、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1]47他指出政治小说可以抒发作者的政治思想,可成为唤醒民众、批判政府和倡导改革的工具。由于小说具有如此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也就此拉开了序幕。一时间晚清社会中涌现了大量的翻译小说,并吸引了一大批读者,有时其数量竟然超过了原创作品。按照阿英的看法,在晚清时期,翻译多于创作,“就翻译书的数量,总有全数量的三分之二”[2]180。陈平原也认为,1896年至1916年这20年的小说“具体数字很难准确统计,但这20年小说出版中译作占压倒优势,却是明显的事实”[3]29。由此可看,小说的兴起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以梁启超和林纾
5、为例。梁启超是在逃亡日本的战舰上开始翻译政治小说《佳人奇遇》的。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分别描述了几个国家的国民———西班牙、波兰、意大利、匈牙利、埃及怎样争取自由及独立。通过这些奋斗事迹的描述,作者试图传达一个信息,就是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是全世界各民族所共有的任务。这无疑对于中国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这些国家所反抗的外敌,也正好是中国当时所面对的外强。此外,这些弱小国家有不少地方跟中国当时的政治形势十分相似。例如故事开始不久由主人公述说西班牙的情况,过去西班牙十分富强,威名欧洲,而现在却风俗败坏,朝政荒废。这些都能令梁启超联想到当时中国的状况。在作者柴四郎笔下,尤其是
6、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中国就与其他弱小国家一样,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迫害,正需要争取国家独立和自由。这便是梁启超愿意在逃难期间即着手翻译这部小说的主要原因。林纾是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社会文化论文《浅析晚清小说翻译中的政治倾向性》(lunwen/浅析晚清小说翻译中的政治倾向性2 第2篇浅析煤炭企业如何应用精细化管理 〖预览〗浅析煤炭企业如何应用精细化管理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大,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平煤神马集团立足企业管理实际,牢牢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向科学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7、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为核心,以岗位工作标准化推进各项工作精细化为切入点,引入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完善定额体系标准,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设置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年度绩效计划,消除管理上的盲区和薄弱环节,达到了节支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一、实施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平煤神马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公司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并实践了精细化管理,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职工基本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建设“安全、规模、效益、和-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