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47026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 1.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实行了利率管理的改革措施,“Q条例”是美国利率管理的象征。Q条例的持续长期作用,影响了经济的有效运行。到1979年~1980年时,整个经济形势极为严峻,迫于客观形势的压力,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规定在6年内将Q条例对于一切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取消,由此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此后的6年中,美国成功废除了Q条例,于1986年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2、2.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实践。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以国债利率市场化为突破口展开的。日本在二战后很长时期内一直推行低利率政策,以维持国内金融体制的稳定,加快经济复苏和高速发展。但1973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日渐增加,扩大国债发行成为政府当时最便利的选择。为了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日本开辟了国债流通市场,由此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场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丰富短期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品种并扩大其交易规模,实现银行间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短期资金市场上大额交易品种的市场化;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3、,随着金融创新和交易品种的小额化,将市场利率从大额交易导入小额交易;90年代初至1994年10月,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完全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的全面市场化。 3.拉美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拉美三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当时客观经济不稳定,财政赤字高居不下,通货膨胀严重,而储蓄率、投资率非常低,经常账户有较大赤字。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拉美三国基本采取的是激进式改革。其改革的措施有:(1)取消对利率和资金流动的控制;(2)取消指导性信贷计划;(3)对国有银行实行私有化政策;(4)减少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登记注册的障碍。在金融改革过程中,
4、拉美三国不但没有加强银行系统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反而放松监管,导致金融系统混乱,银行违约风险加剧。拉美三国改革实施后,金融机构正常的竞争因素未发挥主要作用,相反银行却被一些大集团所拥有,成为它们的资金供应商,加上监管不力,导致贷款质量下降,坏账增加,金融风险不断聚集;另一方面国内利率悬殊,大量外资流入国内,本币升值,出口恶化,最终导致这些拉美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 综上所述,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给我们提供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有:(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必须科学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有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前者可在短期内迅速修正利率管制带来的扭曲,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但对经济运行冲击过大,后
5、遗症较多。后者对经济运行冲击较缓,但时间过长可能牺牲效率,且不定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偏离改革的目标。具体选择哪一种,应立足于本国国情。(2)引入一些不受利率管制的新金融产品,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策略。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逐步引入不受利率管制的新金融产品,有助于在维持原有格局的情况下进行利率市场化。如美国在改革过程中,银行先后引入了不受利率管制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可转让提款通知单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3)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继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充分发展、货币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风险迅速得到释放,保证了改革的成功。而拉美一些国家的改革是在
6、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极低的背景下进行的,导致市场风险过度集中而得不到释放,而最终导致失败。(4)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平衡协调相关关系。而急剧波动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加剧名义利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缺乏可预测性,从而激化各种经济矛盾,导致改革夭折,拉美三国利率改革失败就是例证。(5)充分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利率由管制走向市场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波动,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督体系,抑制银行的风险经营,烫平市场波动,平衡协调有关经济活动,消除负面影
7、响。拉美三国在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由于放松管制而导致了金融风险加剧,利率不得不重新被管制的结果。 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对利率变动反应灵敏的市场主体。首先,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落实企业自主权。其次,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建立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再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要对国有企业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