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38839
大小:65.5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4
《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议论文如何拟写提纲(教师版)议论文写作提纲主要涉及:1.拟写标题;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3.思路结构;4.筛选论据;5.论证方法;6.论据分析方法。1.拟写标题议论文的标题相比记叙文的标题来说更显重要。议论文标题应有的作用包括:或是揭示中心论题或论点,或是别出新意,吸引读者。考场作文标题要有现实感、要有新意,拟题方式有直接点题法、概念并列法、引用化用法、形象修辞法、诗情画意法、设置悬念法、巧用算式符号法、中外结合法、怪异另类法等。2.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中心论点明确是议论文提纲写作的第一要着。中心论点不能是否定句,应当是表陈述
2、或判断的肯定句。若要围绕中心论点设置若干个分论点,可以是不同角度的并列式,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正反对比式,也可以是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个体到群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层进式。分论点的概念之间应当是或并列关系、或正反关系、或递进关系,绝不能是交叉甚至重合关系。分论点的句式结构可以是一致的,即排比的形式(适用于并列式、对比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适合于层进式)。3.思路结构思路就是在确定论点的基础上构思如何写作,包括行文结构、行文顺序、写作素材的搜集分类。议论文的结构从整体上说大都是总分总的形式,即从现象或问题中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
3、“为什么”的角度正反分析问题,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照应全文,深化主题。从局部结构来说,有并列(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正反(观点正反、论据对比)、层进(论点的主次深入)三种。议论文的行文顺序比较好安排,但也要注意分论点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材料运用的顺序也要注意从古到今、由中而外、由详而略。4.筛选论据确定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行文思路结构之后,就要根据写作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素材,一是平时学习中了解的素材,二是有意识地积累的素材,三是现实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四是身边生活中现象细节。素材包
4、括你熟知的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中学课文(语文、历史、政治)中学习过的人物事例、课内外的古代诗文语句、平时积累的一些特殊事例、近几年国内外新闻事件、近几年著名网络事件、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等等,后几类优越于前几类。搜集材料尽量的多,然后将其一个一个地与原材料进行比较,有较大相似之处的留下,没有共同点的统统排除。根据论点尤其是分论点的侧重点,把留下的材料一一分配到各个段落,注明写作时的详略安排。5.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包括个例与现象的运用,详
5、例与简例的运用;更包括各种事例的相互搭配,如古与今、中与外、详与略、个案与现象、名人与普通人、正面与反面、自然与人类等。7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与各种现象来比喻人生、社会、生活等;比喻论证一定要注意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并与中心论点一致。引用论证。自己千辛万苦不如名家片言只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民谚俗语,不仅论证有力,语言也增色许多。对比论证。有比较才有鉴别,好的对比能让人一目了然,能然中心更加突出。注意的是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点,此点得符合论点要求。6.论据分析方法论据分析是将论据与论点有机融合的必需过程,
6、缺乏有效的论据分析,文章势必显得浅薄(不深刻),论证显得机械(不严谨),结构显得太刻板(不灵活)。论据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效果分析法、层进分析法、剥皮分析法等。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切中要点,指向中心。无论运用那一种分析法,都要有理有据,切忌胡扯。 议论文写作提纲范本1标题:…………………………中心论点:……………………结构:(整体为XX式,主体为XX式)分论点1:…………(事例1、2、3)分论点2:…………(事例1、2、3)分论点3:…………(事例1、2、3)论证方法:………(方法1、
7、2、3)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一层(引论):用什么方法引出什么中心论点。第二层(本论):分几个方面论证。各方面都分别写清楚:主要论证什么,用什么论证方法、什么事例、用什么方法分析事例、引用什么诗文语句等。第三层(结论):用什么方法归纳全文,如何点题。 编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训练1以“宽容”为话题拟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提纲论点:生活需要宽容分论点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构件论据: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分论点2.宽容是人与人友好交往的桥梁,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8、论据: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分论点3.宽容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论据:唐太宗容忍魏征的事例分论点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怨,在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与尽。论据: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过于斤斤计较的反面事例。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1-3并列,与4正反对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