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研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研究对策姓名:陈达学校:嘉陵区新庙小学联系方式:13990768035【摘要】在农民工流动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大量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亲子教育缺位、教育期望出现偏差、临时监护人监护责任浅层化、教育能力低下、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内容片面等。因此,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均应采取相应对策,合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
2、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形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般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重视。留守儿童家庭的缺失是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我们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监管。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短缺问题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时期,父母的潜移默化对儿童的
3、成长具有最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长期短缺势必导致父母对儿童社会化进程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严重削弱,使他们在社会行为和性格培养、个性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经过暑假办培训班与留守儿童接触后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具体表现在:1.父母关爱不足,心灵培育严重缺乏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长期以往,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情感冷漠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此外,那些忙里忙外、生产生活负担一肩挑的农村“留守妈妈”在
4、家教水平和社会引导能力方面也无法适应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另外,大部分留守儿童外出打工家长的返家频率较低、周期较长,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而且即使是返家后与孩子的交流内容也主要集中于学习成绩、身体状况、生活费用等方面,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思想情况,使留守儿童无法通过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互动而造成亲情的缺失,导致他们心灵培育严重缺乏。2.家庭教育观念简单、不当5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对子女的学习放任不管,或者只能在电话交流中叮嘱或训导,作用并不大。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除了在学习上的直接辅
5、导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子女的监管,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例如,教育子女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适当课外阅读等;在处理学习与玩耍、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问题上,进行严格的监管。否则,孩子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有的家长由于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产生一种愧歉心理。因此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对他们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有的家长还给孩子灌输“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读大学工作难找”的想法。这种思想潜移默化中助长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
6、思想。于是校规、校纪与家长的溺爱发生强烈的碰撞,以致学校教育难,正面引导效果不好。3.监护人教育力不从心农村儿女在外打工的老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然而,他们不仅得不到自己儿女的照料,还要去照料孙辈,这种力不从心的监护状况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孙辈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以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要同时照看几个孩子而致监护无力;加之缺乏科学的
7、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引导。有的监护人,例如亲戚朋友难以处理留守儿童与自己子女的关系,放任留守儿童的行为或者歧视现象较为普遍。同时,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加之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薄弱,存在危及儿童生命、健康等的安全隐患。4.家校之间沟通不畅由于家庭父母监护缺位,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校教育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从目前学校管理的状况来看,学校管理主要是在校期间的管理,很难及时发现学生校外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家长外出打工,一般一年回家1次,没有时
8、间与学校进行沟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与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同时,部分老师很少对孩子进行家访,不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同时我在访谈中了解到,不少监护人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家庭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完全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