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97956
大小:6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4
《有效监督与法律遵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效监督与法律遵循内容提要:有效监督能促进法律被普遍遵循,无效监督则往往使法律形同虚设。影响监督绩效的主要因素有监督主体的动力不足、压力缺乏及组织瑕疵、制度对被监督主体的利益赋予不足、监督信息不对称、监督路径配置不当以及监督资源最高效率使用的制度不足等。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构建低代价的、有效的监督体系,以促进法律的遵循。 “法律对人的选择行为究竟有多大的约束力?”[1]法律在多大程度上会被人遵守?法律为何不被遵循?要回答这些问题相当不容易,它涉及到很多因素,如人的利益要求、人的道德存量、人对法律的理解程度、人的心理和精神状况以及法律自身的因素等。本文无力对这些因素作出全方位的研
2、究,只就外在监督如何促进法律遵循、失效监督如何导致法律不被遵循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监督体系以促进法律遵循等问题进行研究。 一、监督如何促进法律遵循? 法律通过设置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相应的责任形式并切实实施而发挥其功能,在这种作用机理中,法律责任的实现对法律整体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法律责任的实现,既定行为模式的破坏将不能被抑制,法律因此而形同虚设。与道德规范不同,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禁恶,它是一种他律性的规范,其有效实施有赖于外在力量的强制。瞿同祖先生指出,“法律断无强人为善的力量,只能消极地禁人为恶,以威吓的力量使人不能为恶,至多只能达到‘民免而无耻’的程度。法网偶疏,法所不察,
3、一旦这种威吓的力量不存在时,仍将为恶。”[2]法律责任是最主要的威吓力量,但它的最终实现有赖于监督的支持,因为法律责任的设置虽然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从而促使其遵循法律,但这种成本只是一种或然成本,而或然成本就有相当可能不进入违法者不遵循法律时的成本范围,从而可能使违法者作出不遵循法律的理性选择,并且违法成本的或然性越高,作出不遵循法律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潜在的违法者在作出是否进行违法行为的决定时,会进行违法收入与违法成本之间的比较,其中的违法收入是违法者直接能感受到的,而违法成本则事实上是一种预期成本,这种预期成本在量上是法定违法成本与违法行为被查处的概率的乘积,所以如果违法行为
4、被查处的概率越低,则预期的违法成本就越低,核算出的违法净收益就越大,潜在的违法者就越有可能作出不遵循法律的选择。外在监督是把或然违法成本转变成必然违法成本的前提,从而有可能降低违法成本的或然性,进而提高违法者的预期违法成本,最终使行为人不因不遵循法律而有利可图,从而使法律得到普遍遵循。[3] 二、监督失效如何影响法律遵循? 行为人是否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有赖于监督是否有效,如果对行为人的监督无效,则该行为人不遵循法律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为法律是通过权利与义务的配置来预防、解决冲突的,义务的配置意味着义务人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义务人履行义务虽然会对社会或其他主体带来利益,但由于逃避义务
5、有助于他实现利益最大化,对经济人而言,逃避义务因此有可能成为其本性,尤其以对其无监督或监督失效之时为甚。监督失效的原因相当复杂,有监督主体的因素,有监督程序的因素,也有法律自身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六点:第一,监督主体是否有进行监督的动力,如果监督主体比较消极,不主动进行监督,则良好的监督机制根本不可能发挥作用;第二,监督主体是否存在组织瑕疵,如果监督主体存在组织上的瑕疵,则其在行使监督职能时有可能力不从心;第三,监督主体是否掌握关于被监督主体的充分的行为信息,如果信息不足,则有效监督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第四,被监督主体是否被给予足够的利益,如果利益给予不足,特别是被监督主体应该获得的利益没
6、有获得,则监督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增大;第五,监督路径是否充分、有效,如果监督路径单一或者监督路径无效,则监督的有效性也不能确保;第六,监督资源是否确保得到了最高效率的使用。以下分述之。 (一)监督主体的因素 1.监督主体的监督动力不足。监督主体的监督动力直接影响到监督的绩效,如果监督主体无监督的动力导致外在监督的丧失,则被监督主体就会为所欲为,法律不被遵循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但监督主体的监督动力并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因为有法律的规定而自动产生,它需要法律的激励,这种激励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在理论上,监督动力的获得直接导缘于监督利益的归属,如
7、果监督主体与被监督利益无任何相关,则监督动力就会缺乏。监督动力的大小程度由监督主体与被监督利益的相关程度所决定,如果监督主体与被监督利益之间的相关度很弱,则监督主体的监督动力就会趋于不足。我们应该看到,利益的强相关性虽然可以带来强大的监督动力,但这种动力在质上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在实践中会产生相当大的弊端。如监督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有可能会滥用其监督权,这不仅有可能导致权力的冲突,还有可能侵犯私权。美国学者在对波兰与捷克证券市场规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