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91232
大小:53.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戴建业老师讲座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国家与个人的两歧——魏晋士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抉择我们华师历史文化学院产生很多学术“牛人”,如已经作古了的钱基博、张舜徽先生,如还健在的章开沅、熊铁基先生,以及仍然活跃在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前不久,张舜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美国、日本、欧洲、港台来了很多学者,我为此还主编了一本《张舜徽先生学术论著阐释》。这里不仅有我景仰的学术前辈,也有我经常一起交流的学术朋友。今天来历史文化学院与研究生朋友一起交流,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和快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国家与个人的两歧——魏晋士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抉择》。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首先我觉得它有学术价值,这个
2、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其次我认为它有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在座的青年朋友和我本人,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准则,找到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位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一诊断异常深刻,不仅把人从社会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抽象个体进行规定,更不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的平均数。不过,马克思的观点现在也需要作点补充。任何人的一生必须处理三种关系:个体与宇宙的关系(人与自己)、个体与国家的关系(人与社会)、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人与人)。平时你们
3、的父母和师长都告诫你们要学会“做人”,主要是要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基本没有告诉你们如何处理人与宇宙、人与国家的关系,因为大家没有这方面的理性自觉,所以我们今天的青年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都成了“人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大家懂得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但不懂得我们要敬畏自然,还没有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要命的是一个主宰我们国家很长时间的大人物还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更不明白一个人要如何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国家要负主要责任,因为它一直宣传大家要热爱、服从。这里大家必须分清“国家”与“祖国”的异
4、同。孔子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很多精彩的论述: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原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孔子这里所说的邦就是国家,英语中就叫“state”。今天我们处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时,可供选择的出路比过去多很多
5、,过去只有仕与隐两条路,今天可以选择介乎仕与隐之间的经商、治学,还可以用脚投票移民出去。罗素曾说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可以是和谐,可以是对抗,可以是逃避。不过,孔子这几段话一直古代士人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魏晋之际的士人如何处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呢?一、个体与国家疏离随着东汉帝国大厦的崩塌,国家原来的意识形态也失去了规范人们行为统一人们思想的能力,繁琐的经学逐渐为士人所厌弃,儒家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集中体现儒学观念的名教日益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出现了许多非孔弃礼离经叛道之士。于是,士人由从前主要是伦理的存在变为精神的个体,由东汉末年寻求群体的认同变
6、为后来追求个性的卓异,由希望成为群体的现世楷模变为渴望个体的精神超越,这就是人们所常言的魏晋南北朝“人的觉醒”——不用说这是指其时士人个体的觉醒。士人个体的觉醒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理智生活和精神生活。先看看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二首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不是道德的崇高,不是功名的渴望,甚至也不是富贵的企求,而是一个灵与肉的
7、欲望。人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已经不再是国家机器的齿轮。 二、思想上的叛逆魏晋南北朝虽然历代统治者都多次下诏敦崇儒学,但在思想界“不尊儒术”却成了时尚(《晋书·裴頠传》)。东汉末年儒学独尊的局面就已被打破,士人纷纷“叛散五经,灭弃风雅”(仲长统《乐志论》),没有了统一的价值观念,没有了统一的是非标准,思想便既混乱又活跃,“户异议,人殊论,论无定检,事无定价”(曹丕《典论》佚文)。到正始年间嵇康更无所顾忌地声称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甚至认为儒家的道德有违人的本性:“推其原也,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故
8、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