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7923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探讨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谈此观点供参考。【关键词】探讨;【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谈此观点供参考。【关键词】探讨;语文教学;创新能力1.语文教学中激发求知兴趣,激励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
2、兴趣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教学《小桔灯》时,让学生在5分钟内动手制作小桔灯,结果没完成。此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冰心奶奶的《小桔灯》,看看文章中八九岁的小姑娘为什么能动作麻利、敏捷的制作好一盏小桔灯。”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好的词语、修辞、句子、描写,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激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从而体会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
3、上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情感交流,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不仅激发求知兴趣,还激励创造精神。如:教学《故乡》开头景物描写时,让生生互动讨论得出:生1:荒凉的景物透着悲凉的情绪营造独特的意境,生2:荒凉的景物渲染的是作者情绪中无以复加的悲伤……,这样积极鼓励学生的做法,善于发现思维的闪光点,使学生头脑中会经常闪现出创造的火花。2.语文教学中通过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格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获得应有效果。①发散式训练。如:教学
4、《春天来了》时,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情景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所见所闻,补充内容:春天还会来到什么地方?发生怎样的变化?因学生早作好准备,描绘一幅幅春天的图景,生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草地上的花全开了,真好看。生2:春天来了,花儿开满山坡,蜜蜂都从房子里飞出来,采蜜去了。生3:春天来了,青蛙都醒了,在池塘里游泳,生4:春天来了,小燕子在天空中飞呀飞,它在捉害虫呢。②仿编式训练。低年级学生在写话时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内容也常常和生活经验中的感性材料相联系。如:阅读《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时,给学生观察大量图片
5、的基础上提问:你知道太阳还有哪些漂亮的作品?接着仿照和仿编一句。生1:太阳有时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火红火红,像一团火焰在燃烧;生2:太阳还会在天空中粉刷一道七色的彩虹,像一座彩桥。生3:太阳把喷射的水珠粉刷得雪亮雪亮,像一粒粒珍珠……。③补充式训练。课文中没有的内容,需要大胆想象,通过想象来弥补空白。如:教学《小鸟朋友》时,引导设想:小鸟从树上跌下,看不见妈妈,多么害怕呀,会想什么呢?生生展开想象,去再现当时的情形;生能联系自己与妈妈分开时的感受动情地演和说,生很快明白鸟妈妈的着急、小鸟的无奈,从而产
6、生爱护小鸟的美好感情。最后再让学生想;鸟妈妈飞回窝里和小鸟欢乐地叫着,说些什么;我和大宝听了他们的叫声又会怎么想。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领悟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心灵得到陶冶。点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的写话情绪得到激扬,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人格。3.语文教学中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去探索,去创造。学生的问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有了疑问,就有了一半的成
7、功。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激励质疑,对学生独到的,多样化的想法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创造力的心理安全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间,耐心引导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提问的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就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教学《落花生》时,生1:我们都有父母,可为什么作者说: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虽然这位学生的质疑大而笼统,但还是给予了肯定,同时,出示了这句话,启发学生细读后能提出下列问题:父
8、亲不在家,会在那里呢?为什么天色不好,父亲也来了?父亲来就来,为什么要加上‘也’字呢?父亲来就是为了吃花生吗?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产生了读书探究的强烈愿望。这是创新意识的表现,它会点燃创新的火花。多角度思考,会促使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以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和学过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引导运用原有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同中求异,发现事实、现象和问题的隐蔽关系,有效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