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

ID:25957553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_第1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_第2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_第3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_第4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二、研究成果与动态举要(一)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的研究土地制度问题在“文革”前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心、讨论的热点。“文革”后有关研究和讨论继续深入,出现了一些很有份量的成果。贯通各代的土地制度史,已有四五本问世。最有代表性的是林甘泉主编的作为社会科学“六五”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综述(1977—1996)之二论文..二、研究成果与动态举要(一)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的研究土地制度问题在“文革”前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心、讨论的热点。“文革”后有关研究和讨论继续深入,出现了一些很有份量的成

2、果。贯通各代的土地制度史,已有四五本问世。最有代表性的是林甘泉主编的作为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的《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两晋以前)(中国社会科学90)该书试图从史料与理论的结合上回答古史讨论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部资料翔实、论证深入的力作。赵俪生的《中国土地制度史》(齐鲁84)则以土地私有制逐步排除古老共同体和国家权力的干预和阻碍由浅化到深化为线索,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作了鸟瞰式的描述,妙论纷呈。断代土地制度史研究也很活跃,朱绍侯的《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88),傅衣凌的《明清封

3、建土地所有制论纲》(上海人民92)、李文治的《明清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中国社会科学93)..,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以上这些著作都把土地制度作为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结合剥削方式、阶级关系等方面予以论述的。对于具体的田制讨论较多的有三代的井田制、春秋的爰田制、战国的授田制、秦汉的名田制和租佃制的形成、曹魏及各代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至隋唐的均田制、宋代契约租佃关系的确立以及明清封建土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的变化等。其中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的专著已有徐喜辰《井田制探索》(吉林人民82)、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92)等多种问世。重点论述租佃制

4、的专著则有乌廷玉的《中国租佃关系通史》(吉林文史92)和以乾隆刑科题本为主要依据的周远廉的《清代租佃制研究》(辽宁人民86)。总的发展趋向是由一般性论述进而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制度的具体剖析。尤其应当提到的是新材料的发现和利用推动了研究的深入。例如云梦秦简的发现,更新了人们对商鞅变法后土地制度的认识,敦煌文书的系统整理,使均田制的历史面貌更显清晰,民间文书则为明清土地制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88)利用散布各地的民间契约文书对明清土地关系作了总体的和分区的深入研究,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中国

5、社会科学86)则利用徽州明清时代地区置产簿、分家书、地租簿等私家帐册,对当时的土地关系和租佃关系作若干典型的个案解剖,丰富了人们对封建土地制度总体的认识。农民和地主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的两大阶级。“文革”前,农民战争史是史学的“五朵金花”之一,作为农民战争爆发的背景之一,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经济状况亦为研究者涉及,但总的说,研究得很不够。“文革”后,农民战争史研究渐趋冷落,部分学者主张拓宽领域,开展农民史的研究,而农民经济构成了农民史的基础部分。此外,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讨论中,∨┑木米纯鲆彩艿窖芯空叩闹厥印W酆图媛坌∨┚玫穆畚

6、南嗟倍啵渲蟹叫械南盗新畚亩郧宕∨┚玫姆治鱿嗟鄙钊搿C兰嵫д呋谱谥堑摹痘钡男∨┚糜肷缁岜淝ā罚ㄖ谢?6)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92)中文版先后出版,影响颇大。国内还出版了有关秦汉和清前期小农经济的专著1。近年来,以秦晖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呼吁把经济史、社会史、农民问题研究等方面结合起来,建立中国的农民学,著译兼收的“农民学丛书”第一批已于96年初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晚期的雇佣劳动者状况,也是新时期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魏金玉、经君健对明清雇工人身份及其变化的研究颇见功力2。主要由破产

7、农民组成的历代流民问题,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文革”前,对作为封建社会主导阶级的地主阶级的系统研究较为薄弱。有鉴于此,《历史研究》等单位曾于八十年代初召开封建地主阶级的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88)一书。此后,对地主阶级的形成、发展、构成、类别和经济状况的研究有相当进展。在研究中分歧较大的是地主阶级产生和“更新”的途径。一种意见以李埏为代表,认为地主是由井田制解体后原村社农民分化而产生,通过买卖取得土地、实行租佃制的庶民地主是地主阶级的主要部分。另一种以刘泽华为代表,认为中国第一代地主是通过政治暴力产生的,

8、以后地主阶级的“再生”主要也是靠暴力或政治方式。还有一些学者所持观点介于二者之间。这些分歧牵涉到对封建地主制本质的不同认识。此外,对明清时代经营地主的经济地位和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