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44882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增长与发展——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增长与发展——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陈世清为了掩盖其“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市场换技术论”只重要素分析不做结构分析的线性思维分析在经济理论方面遇到的尴尬和实践方面遇到的困境,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对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市场和政府之间的“结构”和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变迁”关系做了一番“结构”分析,而他的所谓“结构分析”只不过是在原来属于平面二维分析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多了一层要政府顺应他的“比较优势论”制定政策的建议,似乎他的经济分析也属于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不仅仅是要素分析。但我们只要
2、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经济结构的分析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而不仅仅是看字眼,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林毅夫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并没有真正超出要素分析的范畴而上升到结构分析的高度,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评价新结构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的依据,应该是它所提出的新的政策见解,以及由它引发的未来研究议题的相关性。”⒅这说明林毅夫自己也认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不是新的经济学范式,不是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甚至不是新的理论,而只是新的经济政策。虽然他在新近出版的《繁荣的
3、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一书中开辟专章“流派之争与范式的变迁”,但该章正文中只有“为人生赋予意义”、“增长的演进”、“破解财富之谜”、“收敛与发散的解释”、“对发展的思考”、“新的战略思考的必要性”,似乎没有任何真正和“范式”、“范式的变迁”有关的文字⒆。他在本章的末尾提出“用一个更广泛的理论框架来补充现有知识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一理论框架应该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提供结构化分析——具体而言,就是识别出使穷国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使富国能创造机会和财富的决定因素。”(同上)也只是提出建构新的“结构经济
4、学”范式的设想,而设想还不等于现实。是否提出新的经济学范式要看体系本身的内容。林毅夫:“本书所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主要围绕三个要点来组织:第一.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国家拥有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的数量)——在每一个特定时期是给定的,且随着时间推移是可变的——决定了它的总预算、相对要素价格和比较优势,而且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演变。……第二,经济发展的每一个水平都是一条从低收入农业经济一直到高收入工业经济的连续谱上的一点。……第三,在每一个给定的发展水平,市场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但是,经济发展
5、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在每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上都有产业升级和多样化以及‘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相应改善。”⒇在林毅夫“结构经济学”的三个要点中,只有客体的要素,没有主体的要素;既没有静态的主体要素:国民素质和知识构成,也没有动态的主体要素:文化传承与历史积累;甚至没有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结构:需求与供给的对称(“均衡”)关系分析。需求的后面是主体,供给的本质是客体,在结构经济学中展开需求与供给的对称关系必然离不开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关系。林毅夫如果在经济结构中承认主体的要素,他的“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
6、论”就不能成立,因为在经济主客体关系中,主体总是占主导地位,而林毅夫的“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却是以否认人的主体性为立论依据。主客体关系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结构经济学的核心。由残缺不全的“要素禀赋”组成的不成结构的“结构经济学”实际上是林毅夫按图索骥——按他一贯秉持的“比较优势”思路量身定做,以给他的“比较优势”理论贴标签、提供支持的“结构经济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逻辑结构会成为一种循环论证:用“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论证“新结构经济学”,然后又用“新结
7、构经济学”论证“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只是他的“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论”的“皇帝的新装”。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构经济学,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结构经济学”。从思维方式来讲,林毅夫之所以在他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这一新经济学名词的同时,却不能对他提出来的“新结构经济学”提出新的结构经济学基础理论不是偶然的——林毅夫认为经济理性就是选择理性。创立新的基础理论需要创造理性而不是选择理性,选择理性只能在现有理论框架范围内选择政策、提供政策支点而不能创造新的基础理论。不过从科
8、学学对学科名称规范的意义上,不是新的基础理论、仅仅新的政策见解是不足以在“学”前加“新”字的,正好像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和以世界学科发展前沿为参照系的世界级的原创基础理论、仅仅在世界最高级别经济机构担任最高级职务、在国外最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在国外最高级别论坛上发表演讲、有最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享有国际最高级别声誉不等于就是“世界级经济学家”一样。不要说仅仅新的政策见解,即使有某些理论上的新观点就在学科前加“新”字,恐怕科学史上的新学科会多如牛毛。这对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