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晋“新体”书法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晋“新体”书法概述----书法论文-->引言一研究意义综观中国书法史,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之为“书圣”,那是因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新体”草、楷、行字体都成熟于他的笔下,正所谓技法完备且风貌众多。晋唐以降,习书者无不受其洁溉,所谓创新,也就仅限于风格上的变化起伏,或强化其某帖特征,或夸张其某字点画特点而自成一家,王献之如此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米莆、赵孟倾、王铎、董其昌等也都如此,并且我们当前广泛用于书法创作和日常手写的字体依然属于“新体”范畴。因而对“新体”的研究,尤其对它在历史上形成原因的研究,就显得格外的
2、重要和必要。对其成因的探究,除了它对后来的影响因素外,可以说涵盖了与“新体”有关的全部内容,它不仅联系到诸多外在因素的考察,诸如当时的思想潮流、政治因素、文化风尚等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大背景;更涉及到书法木体方方面面因素的探讨,诸如主体创作观念、书写力-式以及具体到技法层而的点画、结构、章法、体势等等。刘`前者的研究,让我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到一种风格、一种审美的产生是离不开所处的时代环境,而闭门造车,割断它们之间联系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此前提下,如何做到既要适应又要顺应,并且如何借助时代的趋势来突显出自己的个性与风貌
3、;对后者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国书法赖以存在的根木是什么?传统的含义又是什么?叨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主体的观念又是如何介入其间的?对以上问题的完满解答,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看似横空出世的“新体”书法,其愈久弥香的魅力,其大行千载的理由是什么,并将有力地启示着我们:风格是如何形成的、艺术生命如何才能长久不衰。所有这些对于当下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研究现状晋唐以来,晋人书法,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历来习书者、学者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就从未间断过。当我们检视这些历史上留下的
4、研究成果时,就会发现,所谓对晋人书法研究往往关注是个案,尤其是以“二王”为代表的书法,并且侧重的他们生平交游的考证、书风的描述、技法的分析以及水准高下的品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对魏晋时期书法的系统研究专著逐渐多了起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先后大约有十部左右问世。其中以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①、黄悖《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②等为代表的学术研究,侧重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结合20世纪考古的新发现,全面地阐述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各地域的书法现象、书法风格、书家特点
5、以及理论成果,给人以史料丰富,论述系统且深入的感受。以华人德、王元军、洪然升、姚宇亮等为代表的注重从某些概念、因素入手,展开与当时书法的联系。如华人德先生《六朝书法》③,围绕着碑学展开,对这一历史时期书法现象的文化背景、社会体制、艺术风格、名物制度都有深入精彩的分析;王元军《六朝书法与文化》④、洪然升《书法与政治关系之研究:以两汉、魏晋南北朝为研究范围》⑤以文化、政治为线索,借以说明这些因素对当时一书法发展的作用力;姚宇亮护魏晋古法”源流析论》⑥则从书法本体切入,围绕“法度”的核心问题,“对书法风格演化进行描述,以期
6、提出一种书法风格描述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对某些相关书学观念做出新的阐释。.........第二章魏晋思潮与书法自觉第一节魏晋思潮与“新体”一儒、玄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混乱、社会的苦痛与文化艺术的繁荣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在政治与社会的混乱和失序状态下,为何又能孕育和衍生出如此辉煌、丰富的文化艺术成就?这些奇迹的发生与魏晋思潮所引发的三百年间“大解放”和“大自由”密切相关。政治与社会的动荡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黑暗和痛苦;另一方面,朝代的频繁更迭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打破了僵化的汉
7、儒经学制约,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大核心的形成,而玄学与儒、释、道相互交融、吸收,诸种思潮的交锋和交融催促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在他们的思想中既祛除了汉儒愚忠的礼教又保留了它中正的精粹,同时又融合汲取了其他思想:玄学的风神、道家的飘逸、释家的超然。所有这些合力又直接作用于书法的自觉,推动了书法的发展,迎来了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裂变—“新体”的形成。第二节玄学与“新体”政治的变迁是社会思想发生更替的显著标志。曹魏政权的建立不仅推翻了长达儿百年的汉代统治,也推翻了以名教和经学为核心的统治思想。《文心雕龙•
8、;论说》云:“魏之初霸,术兼名法。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纳、周当路,与尼父争途矣。”①东汉强调用人先看仁、孝,曹操颁布的“求才三令”将才能放在德行之前,用人“唯才是举”、“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士?”一扫东汉以德性为尚的观念,标志着政治秩序与社会道德思想的大变革,魏晋进入了一个注重才能的时代,儒家道德观念宣告破产。曹魏任人以才不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