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ID:25899869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_第1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_第2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_第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_第4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目的《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2、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设计思路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教学方法“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话……要能形成作者——编者—

3、—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据此,我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质疑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由于本文内涵的丰富性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我采用多媒体引入了大量有关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为学生顺利解读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2、能力目

4、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准备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为营造

5、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2、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这些诗句,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结合旧知导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起到了对比理解、融合贯通的效果)二、倾听作品,整体感知1、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

6、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2.、ppt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3、关于宋词的基本常识,学生简析这首词的结构三反复诵读,走进诗词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2、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3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这首词的内容)4、老师读

7、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先跟读,后自由诵读再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明月几时有》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5、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

8、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探讨文意之初就抛出主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统领全文的教学活动)(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学生讨论并展示显示搜集到的背景资料: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