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24198
大小:46.9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3-0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反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无论是那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把它列为必读古诗,向来脍炙人口,它的艺术价值和主题思想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宋代诗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现在许多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在概括这首词的主题时都是这样表述的:这首词通过作者欢饮时的联想和想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乐观旷达的情绪。对这样的表述,我在教授这首词时,有一些心得体会,现在提出来供各位同仁商榷。欣赏古典诗词,我们首先要做到知人论诗,知事论诗。从词前小序,我们可以知道
2、这首词作于丙辰中秋(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宋神宗即位后,由于北宋的政治经济危机,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便自请外放,到杭州任通判,实际上是遭改革派的打击排挤,贬出京城。在杭州待了三年,苏轼又自请到密州做太守。那么苏轼为什么要抛掉湖山秀丽的人间天堂,由南往北到密州去呢?原来苏轼自遭贬后,有七年与弟弟苏辙没有见过面,当时苏辙在济南,为了兄弟之情,所以苏轼自请到密州。但到密州之后,仍不能与弟弟经常见面,对弟弟的思念,对亲情的渴望,在中秋之夜发酵到了极点,故小序最后说兼怀子由,这就构成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第11页词的上片
3、借问天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篇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连续发问,笔力奇崛,排空直入,这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脉相承,唯东坡才有此问,正说明作者奋励有当世志,而又不谐尘俗的怫郁心理。但问天天不语,于是乎,作者想到天上看个究竟,又恐高处不胜寒,只好在月光下顾影自怜,翩翩起舞。这里的天和琼楼玉宇的月宫不就是天子和朝廷的标志么?自古以来,天意难测,伴君如伴虎,朝堂之上,党争激烈,象东坡这样清静如水的文人,又怎能在这尔虞我诈的宫廷中生存呢?一想到这些,作者只能退一步以求自慰,何似在人间,这里的人间可以比作地方,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
4、,只要奋发有为,在地方上同样可以效忠君王,报效国家。这样一想,不也就柳暗花明了吗?词的下片借问月探索人生的真谛。夜深人静,面对西沉的圆月,作者不禁对月发问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明月有情,不会对人有怨恨之意,作者进一步想开去,原来这是自然法则的选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由大自然的变化,想到了人生的坎坷经历,每个人的经历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就没有必要面对圆月产生无谓的怅恨。到这里,作者的感情转为理智,从而化悲怨为旷达。既然如此,作者就从自然和人生的法则中找到了慰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11页只要人平平安安,彼此珍重,虽然相隔千
5、里,也能共享这一轮美好的明月。这样一想,不又是峰回路转了吗?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首词是作者的宽慰之语,排解之辞,主旨在于抒发作者因遭贬谪心怀幽愤之情,努力从大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真谛。作者在熙宁七年(公元1071年)调任密州太守,虽是自愿,实际上仍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他当时是面貌加丰,颇有些旷达的表现,有时还聊发少年狂,但也难以掩饰深藏内心的孤愤,因此欢饮是表象,大醉是实质。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苏轼来说,很想在政治上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但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摧毁他的理想,所以苏轼的一生都在进与退、仕
6、与隐之间徘徊,进行艰难的抉择,据说宋神宗读到琼楼玉宇叹曰:苏轼终是爱君。但入世不易,出世亦难,在这两难境地中,作者只能以退为进,既然人生并非事事如意,我们又何必强求呢?有了这样一种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无人不自得了。作者摒弃了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的心态,追求一种自然的平和,词中虽有入世与出世、情与理的矛盾,但作者最终还是以理遣情,立足现实,不悲观厌世,在俯仰古今变迁之时,感慨宇宙流转之中,揭示了睿智的人生理念。反思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反思第11页在我校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上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诵读
7、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围绕新课程改革观念中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活的素材,中国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她是描写中秋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她,可以让学生重新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这节课,应该是描写传统
8、节日的荟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