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982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7-15
《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跨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一、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的意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是多元一体的。所以中国的教育,除了面临一体化的问题,还面临着多样化的问题。教育的一体化是超越民族和地域界限的,而教育的多样化则建立于民族和地域基础之上。鉴于中国拥有人口众多和文化各异的少数民族,因此,实施民族教育的意义极为重要。中国的民族教育实质上是跨文化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具有多种多样文化和民族背景的爱教育者提供教育。实施跨文化教育,有利于打破本民族中心主义,体现教育机会平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跨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
2、55个少数民族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关系密切。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对教育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当教育工作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时,才能起到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民放教育,需要针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以研究各民族心理为己任的民族心理学,其研究成果对于民族教育的意义已愈来愈重要。在民族心理学领域,各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民族教育的实施,必须符合各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否则,教育就有失败的危险,然而,有关民族心理的研究,有关民族
3、心理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的研究更是如此。中国现有的《儿童心理学》是以汉族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为其主要内容和理论构架的。美国心理学家推蒂斯(TRiandisC·H)曾指出:“在得到中国的资料之前,心理学不能成为一门普遍有效的科学,因为中国人口占了人类很大比例。”同样,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即如果不深入研究中国各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则无论是民族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抑或教育心理学,都不能算普遍有效。在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研究中,研究少数民族儿童的人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格从广义上说,亦称个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
4、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称。”人格通常被理解为个人的社会倾向性,即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的综合表现。人格是以人的先天素质为物质前提,经过后天的社会实践,不断接受环境、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由于人格一旦形成就可以作为人的内部条件使外界的影响透过自身而起作用,因此,对儿童的人格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的研究,其意义也在于
5、此。二、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概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有关学者,如陈大齐、童润之、肖孝荣等,他们所著的有关民族心理学的文章中,均缺乏对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研究的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研究亦几乎没有任何成果。自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在一些权威的刊物和报纸上,开始登载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的研究报告,这些报纸和刊物包括《心理科学通讯》、《心理学报》、《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同时,还出版了专门的研究著作,较有影响的包括:左梦兰、卢浚主编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总结
6、》(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此书是对云南省境内主要少数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总结。王骧业、程庆麟主编的《青海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此书是对青海省境内主要少数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总结。此外,在一些学术会议上,有关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研究的论文亦进行了交流。这些研究涉及了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少数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少数民族儿童学习能力与智力发展的研究、少数民族儿童的道德品质研究等。关于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的研究,其基本情况也是处于一个初步探索阶段,研究涉及的面不是很广、程度亦不是很深。下面就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状况作一番简介。1
7、就研究的对象和地域而言,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所涉及的民族主要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纳西族、傣族、彝族、回族等21个少数民放。被研究的各少数民放儿童分布地域包括内蒙古、新疆、四川、广西、云南等,这些地区在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2就研究的内容而言,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品质、心理和个性特征的研究上。例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克木人和基诺族的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调查研究》(张世富,1983)、《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的比较研究》(顾海根、岑国桢、李伯黍,1987)、《行为责任判断
8、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顾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