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

ID:25894963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3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_第1页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_第2页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_第3页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_第4页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解读  论文摘要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对于社会还是家庭,他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在这个群体中屡次出现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不尽的思考和感叹。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挖掘出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方法。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 原因分析   一、现状分析  2011年10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博士生跳楼,跳楼博士27岁。事后两周,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消息,只在某贴吧看到这么一段话,证明此事确实发生过:今早,我校一学生从西十一舍跳下,救护车到达时已无生命体征。学校有关部门

2、已知情并正在进行相应的工作。如有需要,我们会通报进一步情况。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此事,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希望广大网友尽量避免网络热议。请大家为逝去的同学默哀。再次呼吁大家珍视生命,多为家人考虑。这段话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对于此类事件,社会和校方的主流处理态度是尽量压制,影响越小越好,让它尽快淡出公众视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以及逝者家人的理解。但是逝者已矣,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无尽的悲哀和唏嘘,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以及绝对的学习能力,又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常理来说,这个群体是

3、不应该出现自杀这种极端事件的。那么,有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处于放弃生命的危险中呢?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挽救这些如花的生命呢?本文将对此种现象进行初步解读。  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首个“预防自杀日”,“预防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在全球范围内,自杀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而在我国,自杀也已经位居死因的第五位。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更是高达200万人。在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了死亡的首要原因。大学生同样处于15-34岁的人群中,同时

4、,这个群体又具有其特殊性,在同一年龄阶段的所有职业群体中,他们读书的数量最多,文化修养最高,道德素质最高,可以说他们代表了这个社会上最有希望并且最积极向上的一股力量。他们最终选择走上绝路,接受当头棒喝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个群体,还有学校,社会以及家庭。  (一)个体因素  北大副教授吴飞曾经以华北某县为例研究过自杀问题,所涉及人群基本是当地常住人口,职业涉及农民,个体经营者以及性工豍。和吴飞先生所研究的群体不同,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更鲜明,他们更多地追求的是社会的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注重自身的需要,这些特性将给他们带来新的行为选择

5、。迪尔凯姆认为,科学一旦存在,便能以它自身的名义为它自身而战斗,并且自认为是传统感情的对立面,但是,如果这些传统感情仍然根深蒂固的话,科学的进攻就将毫无结果,更确切的说,它的进攻甚至不可能发生豎。这段话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自杀的可能性越大,因为新的认知造成了更为复杂的思想冲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有自我提升的欲望,那么,反思自然而然便会发生。这种建立在一定知识量基础上的反省会对自身原有价值体系以及观念造成一种冲击,可能会使自身原有的价值体系崩溃,反省是怎么出现的呢?反省只能随着各种已

6、经形成的习惯的解体而复苏。这时候,他们思想领域内出现了一个空白,原有的被质疑,新的还未成体系。有一个成语很好,叫“万念俱灰”,笔者认为最终选择自杀的人都是处在这么一个心理状态下的。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人必定有一个固定的心理结构,过去的各种经历可以起到持久的作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稳定性不仅在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是必要的,而且在我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也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质疑或者推翻过去价值体系的心态下,很容易出现精神混乱。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总是对环境的变化感到意外,并且没有对这种意外做好准备,那么可

7、能会不得不采取一些古怪的行为方式。  从大学生群体自身来说,他们有自由思考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对于传统价值观或者自身在求学过程中所获取的价值体系的质疑及其瓦解以及新的价值体系的未完善是他们选择自杀的诱因。他们有自我突破的欲望,却最终没有找到出路。  (二)学校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几个问题,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又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笔者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清华大学女毕业生网发“遗书”失踪,自称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针对这个现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反映出我们的教育管理

8、体制是存在问题的。他认为,不能仅仅因为大学生轻生就简单把此事件定义为学生心理存在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评价方式存在问题,哈佛大学的基本理念是教育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不在意学生基本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