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像到拟像论文

从影像到拟像论文

ID:25885348

大小:6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3

从影像到拟像论文_第1页
从影像到拟像论文_第2页
从影像到拟像论文_第3页
从影像到拟像论文_第4页
从影像到拟像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影像到拟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影像到拟像论文内容提要图像时代是人类借助视觉机器及其技术来“看”的时代,机器媒介的技术工具理性主导了人的视觉审美。本文从技术和审美的关系入手,立足审美主体的体验,梳理了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的变迁脉络及其神话心理原型,认为正是这些心理原型驱动了视觉媒介的不断演进和视觉机器技术的日益提高。从影像到拟像的转变,是在视觉机器技术支持下,影像的“真实性”被不断美化、极限化、虚拟化的过程。这最终导致了“超真实”拟像的出现,导致了视觉意义的“内爆”。关键词影像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琳琅满目的图像和景观充斥了当代社会并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文化

2、境遇——影像成为人们的社会关系的中介.freelulacrum)。以上就是图像时代图像发展演变的大致脉络。关于其逻辑动因,理论家各有不同的解释。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从技术决定论的立场认为,“媒介即信息”——图像的演变历程和特征完全受制于媒介技术的发展;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从社会学角度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消费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符号政治经济学”,即在消费社会中,既不是物,也不是主体占据着统治地位,而是符号统治一切。符号价值僭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成为消费的中介和目的,也

3、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图像时代由影像向拟像的转变,正是符号价值无限膨胀的见证,也是符号政治经济学逻辑的体现;也有学者,像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Jameson)、迈克费瑟斯通(MikeFeatherstone)、阿莱斯艾尔雅维茨(AlesErjavec)等从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关系,对影像文化进行了考察,强调了拟像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深刻联系。视觉文化研究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其视角和结论的多元化。就影像演变的动因而言,应是多方因素的合力效应。其中,视觉活动主体——图像的创造者、生产者、审美接受者和消费者——是至为关键的因素。

4、在视觉文化发展进程中,人类不断丰富看的方式和艺术,发明看的工具和技术,目的都在于更好地看见、看清、看透世界及我们自身。画家约翰鲁金斯说:“人类灵魂所做过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睁眼看世界……能看清这个世界,既是一种诗意,也是一种预言,同时还是一种宗教”(注:保罗M莱斯特霍文利著,史雪云、王海茹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由此可见,视觉活动总是和主体的情感、美感、快感等感性体验相关,包含着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科学哲学家库恩在探讨科学发展变革时,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即由一个特定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

5、技术等元素构成的整体。周宪在《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一文中,把库恩范式改造为“视觉范式”,意指特定时代人们的“看的方式”。他指出,“恰如科学革命是范式的变革一样,视觉文化的演变也就是看的‘范式’的嬗变”(注: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第148页。)。基于周宪的“视觉范式”,我们可从主体审美层面自然引申出“视觉审美范式”。前文指出,图像时代是人类借助视觉机器及其技术来“看”的时代。那么,从“视觉审美范式”考察影像到拟像演变进程的逻辑,其实就要回答下面辨证相关的两个问题:一、人类视觉对象从影像到拟像的转变,

6、及其技术前提——视觉机器媒介的发展,由审美心理看,有何根源?二、视觉机器媒介及视觉对象面貌的演进,对人类审美心理又产生了那些影响?这些影响对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文化认知有何意义?二、媒介演进与视觉审美范式的神话心理原型动物的视觉活动只是单纯地观看,而人类则不同。伴随观看而生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使人类总想方设法要留住、记住他们的所见。于是,手这个自身媒介加入到了视觉活动中,催生了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说,造型艺术不仅是一部美学史,而且首先是一部心理学史,即追求形似的写实主义的历史②(注: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

7、电影是什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图像时代,人类记录、反映所观所见图景的媒介由自身性转向机器性。借助机器的技术潜能,随着视觉媒介的演进,人类追求形似的心理动机不断深化,人类远古时代的视觉神话心理原型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真正的客观现实却被机器性遮蔽,和我们渐行渐远。(一)木乃伊情意结与摄影巴赞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将造型艺术的起源归结为“木乃伊情意结”,即人为地保存外形以期从时间的长河中攫住生灵,使事物获得永生②。图像时代之前的造型艺术——画像,在追求用逼真的模拟品来替代外部世界方面,曾发展出其极至——透视画法。透视画法的出

8、现,使画家能够制造出几可乱真的三度空间幻象——对艺术来说,这已足够了,但对“木乃伊情意结”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一个画家不论有多巧,他的作品总要被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