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ID:25877562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_第1页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_第2页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_第3页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_第4页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摘要:文章首先指出以往对“除非”句的研究长期无法得出确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未从语体角度对“除非”语料进行全面考察,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我们根据功能域理论将语体分为四类,揭示出“除非”句语料的语体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语体中“除非”句的P型和Q型语序。其次以法律语体中“除非”语料的分布情况证实了“除非”不止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最后,从“伪条件式”除非句的衍生环境来揭示了语体的差异。关键词:除非;语体;语法意义;衍生环境一、语言学史上的“除非”之争及“除非”语料的语体分布(一)语言学史上的“除非”之争

2、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与吴承仕及徐一士、徐凌霄兄弟就围绕着“除非”的词义、词性展开了激烈论争。这就是语言学史上著名的“胡吴之争”及“胡徐之争”。此后60余年间,学界围绕着“除非”的语法意义及逻辑关系继续展开论争(关于语言学史上的“除非”之争,详见张虹倩、刘斐,2010)。虽然前贤时彦极大推进了对“除非”句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对“除非”句到底是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还是两种语法意义长期以来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张谊生,1992)。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以往研究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语料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往研究中缺乏大规模的语料调查,缺乏频

3、率统计。比如以往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除非”的基本句式有“除非……才”和“除非……不”。但在我们调查的4000多句现代汉语“除非”句语例中,“除非……才”仅有206例。(2)以往研究中所采用的语料几乎都是文学作品中的语料,而对其他语体(如法律语体、新闻报道语体)中的“除非”句缺乏研究。由于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我们在北大语料库中共搜索到4341句“除非”句,其中合格语料4261句。我们拟从语体角度对这4261句除非句进行穷尽性分析,以期取得新的进展。(二)“除非”句语料的语体分布语体的分类问题是语体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界较为认同的划分标准

4、是李熙宗(2006)、丁金国(2004)提出的“功能域”标准。李熙宗(2006)指出“功能域”是“由对语言运用起着制导作用的各种功能性因素的集合体与交际功能分化的语言功能变异类型形成稳定互动适应关系而造成的属空间范畴的语体依存体”。关于语体的具体分类,以往研究中主要有以下观点。(1)两分法。张弓(1963)把语体分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再细分为文艺、科学、政论、公文四小类。(2)三分法。郑颐寿(1984)以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两极,将语体分为实用体(下分为应用语体、科学语体)、边缘体(下分为科学文艺、文艺性政论)、艺术体(下分为散文体、对白体、韵文体)三

5、类。(3)四分法。程祥徽(1979)根据交际内容、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特点将语体分成:日常交谈语体、叙事语体、抒情语体、论证语体四类。(4)五分法。林裕文(1985)把语体分为政论、科学、文艺、公文、口头语体五类。(5)开放分类法。李熙宗(2006)将现代的“功能域”划分为日常交际、公文事务、科学技术、电子传播、书面传播、政治评论、艺术交际等。北大语料库的语料分为13类:翻译社会科学、翻译文学作品、社会科学、文学作品、影视剧、报纸、刊物、新闻稿、法律案例、法律、规则、合同、条例,社会文化论文《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lunwen/语体学视野下的“除非”句研究2  第

6、2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预览〗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与报告。自此以后,心理健康课程逐渐在大学新生适应、人际问题疏导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其不断地给学生讲授各类心理问题、大学生活适应技巧、人际交往的方法,不如让其在体验中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改变。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更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改

7、革带来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主张研究主观体验、积极品质与积极制度,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促进人的心理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开发,力求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提倡用主动、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立足于发掘人们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旨在通过运用个体的性格优势与美德等练习,对抗不良情绪和症状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告诉我们,通过积极的体验,能逐渐培养积极认知,增强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增强主观幸福感,获得正确的自我意识,并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从而改善各类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