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

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

ID:25872711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_第1页
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_第2页
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_第3页
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论文..摘要:根据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的五版、六版一些病名的改动,和六版教材用一些中医病名的情况,认为:因没有合适的中医病名,使用不能充分体现文献记述的病名、使用十分生疏的病名等,都不如直接用现代医学病名。关键词:中医外科学P教材病名五版六版中医外科的病名繁多而且不统一,虽然命名方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初学者仍然感到有一些困难,幸而全国统编教材作一些规范和统一,但各版仍有不同,使初学者,特别是自学者,无所适从。下面,以全国统一编写的五版、六版《中医外科学》教材加以说明,..并提出浅见,敬请同道指正。为方

2、便,以下分别简称“五版教材”和“六版教材”。五版教材已在全国使用多年,内蒙古的学历文凭考试的命题、答案,都出自五版教材,各民办中医院校都一直用五版教材。六版教材正在各中医院校使用。五版教材中的“乳癖”,六版教材叫“乳核”;六版教材的“乳癖”,五版教材叫“乳腺增生病”。根据古代文献记述,乳癖包括了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所以,四版教材把这两种常见病都放到乳癖中论述。我们认为五版、六版教材的办法,都不能反映古代文献的原意,不如直接用西医病名,并说明属于乳癖范畴,这样,既避免混淆,又便于学习。五版教材

3、用了一些西医病名,如:红斑狼疮、多形性红斑、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血栓线静脉炎、结节性红斑、血栓性深静脉炎等,六版教材则分别把这些西医病名改为中医病名,如:红蝴蝶疮、猫眼疮、瓜藤缠、精浊、精癃、青蛇毒、股肿等。这样,可能突出了中医特色,使之“古色古香”,并符合中医行业标准的病名要求,但远离了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不能说是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知识正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像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血栓性静脉炎等,就不像精浊、精癃、青蛇毒、股肿那么陌生,也容易理解。而精浊等上述几个中医病

4、名,不用说一般人不知道,西医大夫也不知道,一般的中医大夫也搞不清。中国人尚且如此,那么,学习中医的外国朋友,面对这些病名,不是徒增学习的难度吗。所以,不常用又怪僻的中医病名,最好不在教材中使用,可在概述中说明,该(西医名)病属于中医什么病范围或中医叫什么病名。否则,既无助于中西医交流,也无助于中医外科走出国门,当然也不能提高辨证治疗的水平。中医外科病名中,有不少是一病多名的,其中有不少是性质不同的疾病,如“脱疽”“,现代医学所称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坏疽等,均属于脱疽的范畴”1。五版教材“所述

5、的脱疽是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六版教材中的“脱疽”则“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症”2,而把糖尿病性坏疽放在鉴别诊断中和脱疽相鉴别。如果教材中把“脱疽”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概述中说明该病属于中医的脱疽范畴,以及脱疽还包括哪些疾病,似乎更好。五版教材155页说:“在中医文献中,尚未找到类似红斑性狼疮的明确记载”,因此,我们认为该教材用“红斑性狼疮”作病名,是最合适的。六版教材则把该病命名为“红蝴蝶疮”,仍然分“系统型”“盘状型”,诊断仍然没离开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治疗上也需要中西医结合,课文中仍

6、然用许多现代医学的病名和名词,如“雷诺现象”、“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肌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这样只换一个人们陌生的中医病名,有什么好处呢?中不中,西不西“,中”中参“西”,现在早已不是张纯的年代了,根本用不着这样,否则有些不伦不类。根据中医外科病命名规律可知,红蝴蝶疮是根据形态命名的,盘状型红斑狼疮可以是或类似蝶形,而有些系统型红斑狼疮没有盘状型的皮肤损害,还有的始终没有皮肤损害,又怎么能叫“红蝴蝶疮”呢。这种单纯模仿西医病名的叫法,又没有新意,也不能突出中医特点,就不如直接叫西医病名好。综

7、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医外科教材的病名,能用中医病名的,仍然可以用中医病名,该用西医病名的,不要勉强用中医病名。无论叫什么病名,都应该交代清楚,属于中医什么病范畴,或相当于西医什么病,像六版教材137页,接触性皮炎的第一段那样,就很好。中医外科的发展和现代化,不在于如何使用或发掘中医的古病名,关键是在理论和辨证治疗方面的提高,而且应该吸收现代医学某些内容,吸收研究发展、现代高科技等成果,为“我”所用,而不是“闭关自守”的办法,这样在挑战和机遇中,才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断发展和提高。管窥之见,敬请斧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