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

ID:25872395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_第1页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_第2页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_第3页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论文..【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经验医学;治疗学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中医属“胃脘痈”范畴,胃脘痈为内痈之一,病机为邪气逆陷腠理,气血壅滞不通,以疼痛为主且多为灼痛、嘈杂性疼痛,伴吞酸或吐酸,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溏。笔者从事中医治疗10余年..,采用中西药互补的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本病临床常见证型有:肝胃气滞型、肺胃失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寒热不调型,其他兼证有夹食、夹寒、夹瘀、寒热虚实并见等。1肝胃气滞型胃脘胀痛、善怒、口苦、吞酸或两胁不舒,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加重,颜面红黄

2、,舌质红赤、苔薄而干,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方为加味左金丸[1]。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早期,肝木失其条达,肝用偏颇、胃土受侮,是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但须察肝用偏颇的原因为郁怒伤肝,疏泄失职或是因肝体不足而致肝用偏颇。胃脘胀痛、善怒、口苦、吞酸或两胁不舒、无固定压痛、舌质红赤、苔薄而干、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以加味左金丸加减,以黄连、吴茱萸为主,配以川楝子、青、陈皮、瓦楞子、佛手、枳壳疏肝理气,降逆和胃而无伤阴化燥之弊。2肺胃失调型胃脘隐痛,胸中痞塞,咳则胃脘不舒、呃逆、呕吐痰涎、吞酸、纳减运迟、神疲倦怠、面黄肌

3、瘦、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治宜补肺宣降,和胃止痛,方以救肺益胃汤加减[2]。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慢性退行期和愈合期,由于升降失常、胃的张力较高,以胃脘隐痛,压痛点固定,纳减运迟,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为辨证要点。治宜补肺宣降,使升降有序,燥湿相济,纳运复常。本证因溃疡内缘炎症消退,出现新的上皮细胞组织,由于胃络失养,很可能转为萎缩性病变。若见痰湿偏重者,酌加草豆蔻、薏苡仁、山药、陈皮、半夏、藿香等。3脾胃虚寒型胃脘灼痛或隐隐灼痛,喜暖、喜按、饥则痛甚、饱则痛缓、喜热饮,形体畏寒,呕吐清水而酸臭,小便清长,大便多溏,颜面灰白

4、,舌质红,苔薄白而润,脉沉迟。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3-4]。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病慢性退行期,临床以饥则痛甚、饱则痛缓、喜暖、喜按、小便清长、大便多溏,舌质红、苔薄白为辨证要点。若偏于胃络不和,升降失调,胃脘气滞或缘于脾气不升而致胃气上逆、呕吐清水,用黄芪建中汤加党参、白术、白芷;若属脾肾阳虚,火不生土,喜热饮、小便清长者,用附子理中汤加黄芪、山药。4胃阴不足型胃中灼热,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喜冷温之物,吐酸、心烦、大便干、颜面红润、舌红苔薄黄、脉虚数。治以养胃生津、和胃止痛,方以益味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5]。证治体会:

5、本证多见于溃疡病的急性活动期,临床以胃中灼热、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喜冷温之物,吐酸、心烦、大便干,颜面红润,舌红苔薄黄、脉虚数为辨证要点。若偏于气阴两虚,选用益胃汤;胃火上逆者用竹叶石膏汤加白芍、甘草、公英;兼有肝郁者用芍药甘草汤加佛手、郁金、川楝子等。5寒热不调型胃脘痞满、硬痛、干呕、心烦、腹中雷鸣、大便溏而完谷不化,日数行,颜面绯红、舌红苔薄黄、脉虚数。治以泻热散阴、和胃止痛,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减[6]。证治体会:本证亦见于溃疡的急性活动期,以胃黏膜水肿、充血、脘腹痞满甚于灼痛、硬痛、干呕、心烦、腹中雷鸣、大便溏、完谷不化、日数行,舌红苔薄黄、

6、脉虚数为主要辨证要点。本证需根据偏寒、偏热或气机阻滞的轻重选方,用药要有重点,无论偏寒、偏热均以温中化湿为主。对于痞满堵塞、大便完谷不化之症,系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升降失常,切勿用攻下药物,以免造成虚象。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山药、白芍、甘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